四山造就重慶城,兩水際會生渝中。八點,陽光穿過高樓灑遍城市的每個角落,中冶天工重慶中心一期項目現場機器運轉聲、生產調度聲此起彼伏,奏響火熱沖刺盛大交付的激昂樂章。在一片繁忙中,總有一個身影,比晨光更早迎接每一個工作日,他就是現任重慶中心一期工程項目負責人——鄒運,他以數年如一日的堅守詮釋作為項目“帶頭人”的責任與擔當。近日,他榮獲中國五礦2024年度先進工作者。
要干,就干到最好
重慶中心一期項目總建筑規模約36.2萬平方米,建筑高度243米,是中冶天工首個高度超過200米的超高層項目。面對交通管制頻繁、協調難度大,大坡地、深基坑、復雜地質、超高樓層、抗震等級高等“高大上”的技術難點,不少員工心里“打起了鼓”,但開弓沒有回頭箭。“擼起袖子加油干!”“90后”項目負責人鄒運簡短有力的幾個字激起了大家的熱情,他帶領項目團隊圍繞超高層測量、超高層塔吊選安升拆、超高混凝土泵送、勁鋼混凝土等重點難點進行攻關,開展了多項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守住“荷包”的同時,激發了員工創新潛能,成為科技創新的“策源地”和“拓展地”,項目T2塔樓榮獲“三峽杯”優質結構工程獎。看著項目一次次拔高城市天際線,他說:“能夠有幸參與超高層項目,是多少人可遇不可求的,要干,就干到最好!”
要干,就干成標桿
重慶中心一期項目建設歷程經歷了房地產周期向上和周期向下,項目曾兩次遭遇長時間停工。鄒運帶領項目班子頂住壓力,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精神積極對接重慶市政府、渝中區建委,反復發函、磋商復工事宜。復工后,項目部成立黨員突擊隊、青年先鋒隊,以高效高速的狀態推進項目建設。在他的帶領下,管理人員白天跑現場、晚上開協調會、定方案,最高峰時,現場作業人員達到1600余人,機械24小時輪班開動,塔樓施工按平均五天一層的速度快速推進。有著“火爐”之稱的重慶,夏季氣溫40度左右,工地巡查一圈,個個汗流浹背,衣服已浸出鹽漬,但大家不抱怨、不懈怠,與晨光同行、與高溫抗衡、與烈日較量,誓要把項目干出效益、干成品牌。
要干,就干出成果
為提高施工效率,避免履約風險,“小班組模式”在鄒運腦中無數次預演,當他第一次提出時,意料之中遭到了不少反對。施工模式轉變勢必會給現場管理帶來更大挑戰,對管理人員業務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經多方案對比、反復研討論證,最終決定采取“小班組模式”來推進剩余約20萬立方主體結構、二次結構施工,現場統籌協調掌握主動權。“小班組模式”同比大勞務模式施工效率提高了約25%,單價成本預計節約6%~8%。2021年6月“雙塔”結構封頂,2022年10月裙房、地下車庫結構封頂,標志著項目探索“小班組模式”試點成功,為公司針對不同項目類型推行多元化發包模式奠定了基礎。
“我就是公司的一塊磚,愿意到企業需要的地方去,搬起來了也能頂得上去。”從黎明的第一縷晨光到午夜的最后一盞燈火,鄒運帶領項目團隊一步一個腳印,一履一行汗水,以“想為愿為”的責任心,以“能為善為”的過硬本領,閃光夢想與汗水的交匯點,以匠心之作觸摸城市穹頂,用發展高度“建”證城市向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