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劉詩霞 王寧)瑞士時間4月10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首份全球腦膜炎診斷、治療和護理指南,旨在加快腦膜炎檢測速度,確保及時治療,并改善患者的長期護理。該指南匯集了最新的循證建議,為減少腦膜炎造成的死亡和殘疾提供了重要工具。
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在公報中表示,細菌性腦膜炎奪去許多患者生命,還有許多患者面臨長期的健康挑戰,落實該指南將有助于挽救生命、改善腦膜炎患者的長期護理和加強醫療系統建設。
世界衛生組織官網截圖
4月11日,北京世紀壇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段淑紅在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盡管針對某些類型的腦膜炎,已經有了有效的治療方法和疫苗預防,但是腦膜炎其實對全球人類來說還存在威脅,甚至有些類型的腦膜炎一旦感染,如果沒有得到及時診治,會有24小時致命的風險。此次發布的首份全球腦膜炎診斷、治療和護理指南,對于加快疾病診斷、及時治療,改善并發癥等方面都具有一定指導意義。”
武漢協和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趙雷告訴記者,世衛組織發布的腦膜炎診療指南對全球尤其是衛生條件較差地區的臨床診治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在細菌性腦膜炎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方面提供了精準指導。
“目前,流腦是相對常見的腦膜炎疾病,每年的2-4月是流腦的高發期,大多數病毒性或者細菌性的腦膜炎都會有一點傳染性,要做好疫苗接種。段淑紅表示,一些流腦通過咳嗽飛沫流鼻涕傳播細菌,要勤洗手戴口罩,保持好社交距離。野外游玩避免接觸野生動物和蚊蟲叮咬,避免病毒或細菌真菌侵入中樞神經系統,然后感染腦膜炎。”指南中特別強調了快速診斷方法(如腦脊液PCR檢測)的應用,有助于提高腦膜炎的診斷速度和準確性,減少因延誤導致的高死亡率。通過PCR快速檢測方法,可以早期準確識別引起腦膜炎的多種病原體,為臨床醫生提供了重要的診斷依據,有利于及時進行個性化治療。此外,針對腦膜炎可能引發的長期并發癥(如癲癇和神經系統損害),指南也提供了改善患者長期護理的具體措施。
“對于我國而言,隨著衛生條件和醫療水平已顯著提升,細菌性腦膜炎發病率較低且常規抗生素治療效果良好,但指南仍有助于醫務人員查漏補缺,早發現早干預,尤其是在預防和控制方面提供重要參考。”趙雷表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