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非藥物干預可以通過以改變生活方式為目標的行為策略、膳食補充劑處方或實施直接改變飲食元素的廚房干預來完成。在社會層面,政策變化可以增加健康食品的供應,并促進體育活動。目標可以是在普通人群中適度降低血壓,也可以是在成年高血壓患者或高血壓高危人群中進行更密集的針對性降低血壓。
01
減重
非藥物干預對降低血壓是有效的,其中最重要的干預是減肥,最好的目標是理想的體重。預期體重每減少1公斤,可使血壓降低1mmhg左右。
減肥是一個核心建議,應該通過減少卡路里攝入和增加體育活動相結合來實現。血壓升高患者減重降低血壓的效果與已確定高血壓患者的相應效果一致,每千克體重減輕約1mmHg呈明顯的劑量-反應關系。通過行為改變來實現和維持減肥是具有挑戰性的,但在長時間的隨訪中是可行的。
對于那些通過非藥物干預不能達到減肥目標的人,可以考慮藥物治療或微創和減肥手術。外科手術往往更有效,但由于并發癥的頻率,通常只適用于那些更嚴重、更難治愈的肥胖患者。
02
合理膳食
①減少鈉鹽攝入:
鈉鹽攝入量與血壓呈正相關,并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年齡相關的血壓升高。除了公認的膳食鈉與血壓之間的重要關系外,過量攝入鈉還與卒中、心血管疾病和其他不良結局的風險增加獨立相關。
某些具有不同人口統計學、生理和遺傳特征的群體往往對膳食鈉對BP的影響特別敏感。鹽敏感性是一個數量性狀,其中鈉負荷的增加不成比例地增加BP。
鹽敏感性在黑人、老年人、血壓水平較高或合并CKD、DM或代謝綜合征的人群中尤其常見。鹽敏感性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增加和全因死亡風險獨立于BP的一個標記。
WHO建議每人每日食鹽量不超過6g。因此限鹽含鹽高的調料,少食各種咸菜及腌制食品。
②許多膳食成分與高血壓有關:
與高血壓相關的一些飲食相關因素包括超重和肥胖,鈉攝入過多,鉀、鈣、鎂、蛋白質(特別是從蔬菜中)、纖維和魚脂肪攝入不足。飲食不良、缺乏運動和過量飲酒(單獨或結合)是很大一部分高血壓的根本原因。
減少脂肪攝入,適量補充優質蛋白質,將膳食脂肪控制在總熱量25%以下,建議改善動物性食物結構,減少含飽和脂肪酸高的豬肉,增加含蛋白質較高而脂肪較少的禽類及魚類。植物蛋白中豆類最好。
③注意補充鉀和鈣:
鉀攝入量與BP呈負相關。與中風呈負相關,較高水平的鉀似乎可以減弱鈉對BP的影響。與相應水平的鈉或鉀相比,較低的鈉鉀比與較低的BP有關。同樣,流行病學研究表明,較低的鈉鉀比可能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
④多吃水果、蔬菜、全谷物和低脂乳制品,減少飽和脂肪和總脂肪的含量,它提供了一種增加鉀、鈣、鎂和纖維攝入的方法。在高血壓和非高血壓的成年人中,合理飲食使收縮壓分別減少了約11mmHg和3mmHg,當與體重減輕或鈉攝入量減少相結合時,效應量顯著增加。
⑤限制飲酒:
飲酒與血壓之間存在直接關系最早于1915年報道。酒精對人口發病率和高血壓患病率的貢獻估計因攝入水平而異。與它對血壓的有害影響相反,飲酒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有關,在適當的攝入量范圍內,冠心病的水平比戒酒低。
但是,大量飲酒可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發作。體內過量的酒精通過肝酶代謝,增加肝臟負擔,競爭性的占用肝細胞的P450色素酶,影像各類藥物的代謝。對于那些攝入適量酒精(每天≤2杯)的人來說,繼續適度飲酒似乎是合理的。但最新WHO的建議對酒精的攝入是越少越好。
03
增加體力活動
流行病學研究表明,體育活動和身體素質與血壓和高血壓水平呈負相關。即使是適度的體育活動也能降低高血壓發病風險。通過分級運動試驗客觀測量身體素質,可以減緩血壓隨年齡的升高,預防高血壓的發生。
在一項名為CARDIA(年輕人冠狀動脈風險發展)的研究中,與體重指數最低的人群相比,18-30歲健康人群中身體健康水平較高的人群15年后患高血壓的風險為1/3,體重指數調整后的風險為1/2。
一組20~90歲的男性進行了3~28年的縱向隨訪,結果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較高的身體素質降低了收縮壓的上升率,并推遲了高血壓發病的時間。增加體力活動的降血壓作用已在臨床試驗中反復證明,特別是在動態有氧運動,中老年人運動應選擇有氧運動,如步行、慢跑等。運動強度指標可用運動時最大心率達到170減去年齡。運動頻率一般要求每周3~4次,每次持續20~30分鐘即可。
04
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平衡心理
長期精神壓力和心情抑郁導致的交感神經興奮是引起高血壓和其他一些慢性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過度激活RASS系統,內皮素、兒茶酚胺等神經激素也會釋放過量,從而引起血管收縮,水鈉潴留,導致血壓升高。
酗酒、吸煙等緩解壓力的方式也降低了高血壓患者治療的依從性。
05
其他方面
許多物質,包括處方藥、非處方藥、草藥、尼古丁和食品物質,都可能影響血壓。藥物和其他藥物引起的血壓變化與高血壓的發展、已患有高血壓的患者病情控制惡化或抗高血壓治療的降血壓作用減弱有關。血壓的變化也可能是藥物-藥物或藥物-食品相互作用的結果。
在高血壓的臨床評估中,應詳細記錄可能影響血壓控制的物質的歷史,不僅要密切關注處方藥,也要密切關注非處方藥物、非法藥物和草藥產品。在可行的情況下,應減少或停用與血壓升高相關的藥物,并使用替代藥物。
圖片來源:攝圖網
本視頻/資訊/文章的內容僅供參考、學習使用,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如有不適請及時到正規醫院就醫。如需轉載,請在公眾號下留言。
作者介紹
陳彭生
徐州市中心醫院
心內三科 副主任醫師
簡介:醫學碩士,博士在讀,2006年本科畢業于南京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2014年碩士畢業于南京醫科大學心血管內科專業。2020年攻讀南京醫科大學心血管內科博士學位,導師李春堅。擅長冠心病,高血壓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尤其擅長冠心病的介入診療,2021年獲得國家級冠心病介入培訓證書。目前主持徐州市科技項目一項,以第一作者身份在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Scientific Reports,Plos One,《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等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數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