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晉滅亡到隋朝一統天下,北方出現了五胡十六國,而南方的東晉、宋、齊、梁、陳,相對較為統一,南方為何不趁機統一北方呢?
表面看南方確實是一個整體,實際上卻是一盤散沙,這與司馬氏得國不正有關。
【高平陵之變】
249年(曹魏少帝正始十年或嘉平元年)正月初六,魏少帝曹芳到高平陵拜謁魏明帝,大將軍曹爽兄弟隨同前往。司馬懿和司馬師率三千死士,控制武庫,關閉洛陽城門,占領洛水浮橋。司馬懿以皇太后之名,接連派人勸說曹爽投降,并指波濤翻涌的洛水發誓,只要曹爽罷兵息馬,交出兵權,仍可保留爵位。正月初九,曹爽放棄抵抗,請魏少帝罷免自己,并向司馬懿認錯。
正月初十,司馬懿處死曹爽,誅滅三族。司馬懿對曹魏宗室舉起屠刀,前后誅殺七千余人,曹氏再無力反撲。司馬懿背棄了“洛水之誓”,從此誓言無用,事件起于高平陵,史稱“高平陵之變”。
260年(曹魏少帝甘露五年或元帝景元元年),十九歲的魏少帝曹髦說道:“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朕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等自出討之?!辈荀致蕦m人三百余討伐司馬昭,然而在宮內東止車門南闕下,成濟一劍刺穿曹髦胸部。此前曹魏代漢,漢獻帝三讓,曹丕三辭,禮數還是有的。況且天子退位也需要禮遇,漢獻帝降為山陽郡公,食邑10000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司馬家族當街弒皇帝,吃相太難看了,隨后司馬昭立曹奐(曹操之孫,曹宇之子)為帝,這是曹魏最后一個皇帝。
圖-洛陽古城(東漢、魏)
265年(曹魏元帝咸熙二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廢掉魏元帝曹奐,改國號為“晉”,是為晉武帝,史稱西晉,建都洛陽,曹魏滅亡。
【東晉】
此前改朝換代,商湯、周武王、秦始皇、漢高祖、曹魏武帝,都是從戰場上取得江山,而司馬氏得國不正,始終害怕歷史重演。司馬炎認為曹魏滅亡,在于沒有分封皇子為諸侯王,宗室力量太弱,因此即位后就大肆分封諸侯王,結果諸侯割據的形勢迅速形成,西漢七國之亂猶在眼前。
290年(西晉太熙元年),晉武帝去世,次子司馬衷即位,是為晉惠帝。司馬衷的智商可能有些問題,西晉發生饑荒,餓殍遍地,他竟然吃驚的問:“何不食肉糜?”
如此晉惠帝,諸侯王怎肯臣服,為爭奪朝政大權,西晉內戰不止,持續十六年,史稱“八王之亂”。
316年(前趙(漢趙)昭帝建元二年或麟嘉元年),前趙的劉曜攻入長安,俘晉愍帝,西晉滅亡。
317年(前趙(漢趙)昭帝麟嘉二年、西晉末帝建興五年或東晉元帝建武元年),南遷至建康(今南京)的瑯琊王司馬睿重建晉朝,史稱東晉。東晉控制江南半壁江山,北方則陷入五胡十六國相互攻伐的混亂局面。
淝水之戰后,東晉得以存續,依靠的是門閥世族的力量,世家大族過于強大,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叛亂頻發,外患減弱內憂就凸顯出來。
402年(東晉安帝元興元年),都督江州及揚州豫州共八郡諸軍事的桓玄,從荊州順江東下,攻入建康,自封為楚王。
403年(東晉安帝元興二年),桓玄迫使晉安帝禪讓帝位,改封其為平固王,桓玄建立的政權史稱桓楚。
404年(東晉安帝元興三年),北府舊將劉裕等舉義兵討伐,桓玄兵敗身死?;感テ平担瑒⒃F蕉ɑ感贿^是讓東晉茍延殘喘了十六年。
【宋齊梁陳】
420年(東晉恭帝元熙二年),劉裕迫使東晉恭帝禪讓帝位,代晉自立,國號“宋”,建都建康(今南京),史稱南朝宋或劉宋。
479年(南朝宋順帝昇明三年),蕭道成逼迫宋順帝劉準禪位,代宋自立,國號“齊”,史稱南朝齊或南齊,定都建康(今南京)。
501年(南朝齊東昏侯永元三年或和帝中興元年),雍州刺史蕭衍于襄陽起兵,攻破南齊都城建康。
502年(南朝齊和帝中興二年或梁武帝天監元年),蕭衍迫齊和帝禪讓帝位,代齊自立,是為梁武帝,國號“梁”,史稱南朝梁或蕭梁。
557年(南朝梁敬帝太平二年或陳武帝永定元年),陳王陳霸先逼迫梁敬帝蕭方智禪讓帝位,代梁自立,國號“陳”,是為陳武帝,史稱南朝陳或南陳。
589年(隋開皇九年,陳禎明三年),隋滅陳,隋軍進入建康城,俘陳后主。
圖-隋滅陳
從東晉、宋、齊、梁、陳這二百七十九年看,當時南方的歷史,只是各地方勢力的興起衰落,天子輪流坐,并沒形成強大的向心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