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21日,第31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如期而至。響應國家衛健委“科學防癌,健康生活”主題,威海市中醫院開展2025腫瘤防治宣傳專家義診活動,為市民免費提供中醫體質辨識和腫瘤防治健康咨詢。
多年來,威海市中醫院腫瘤科通過中西醫協同、身心同治的綜合策略,實現癌癥可防、可控、可治,造福眾多腫瘤患者。
腫瘤可控 從源頭阻斷癌患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市中醫院腫瘤科副主任劉艷霞說,《黃帝內經》的智慧穿越千年,為腫瘤防治指明方向。中醫認為,腫瘤的發生與人體陰陽失衡、痰濕瘀毒積聚密切相關。從中醫視角,可以通過治未病,從源頭阻斷癌患。
臨床實踐中,腫瘤科運用體質辨識與癌前病變干預技術,通過中藥口服、貼敷、各種灸療、拔罐刮痧、針灸推拿、情志疏導等手段,從體質調理、結節管理、高危人群篩查等方面筑牢健康防線。
“體質調理方面,我們針對痰濕、血瘀、氣郁等易癌體質,定制個性化調理方案。”劉艷霞說,比如痰濕體質者,可采用健脾化濕方劑(如參苓白術散)改善內環境,降低腸息肉惡變風險。
面對各種結節,腫瘤科運用化痰散結、疏肝理氣的中藥(如夏枯草、柴胡),配合艾灸、穴位貼敷,有效縮小肺結節、乳腺結節等癌前病變。臨床數據顯示,大部分的肺結節患者經3-6個月中醫干預后結節穩定,部分患者結節縮小甚至消失。
針對高危人群,腫瘤科還結合現代醫學手段(如低劑量螺旋CT、胃腸鏡),為群眾提供中西醫聯合早篩,實現“未病先防、既病防變”。
腫瘤可治 中西融合有優勢
一直以來,腫瘤科始終秉持“中西并重,突出中醫特色”的理念,在腫瘤治療的不同階段深入發揮中醫獨特優勢。術前,通過八珍湯等補氣養血改善患者體質,降低手術風險。放化療過程中,運用旋覆代赭湯等和胃止嘔緩解惡心嘔吐,歸脾湯等益氣養血減輕骨髓抑制,使化療完成率提高至95%。研究表明,中西醫結合治療可使晚期肺癌患者總生存改善,部分患者實現長期“帶瘤生存”。康復期,采用扶正抗癌之法(如黃芪、女貞子)配合五音療法,調節免疫功能,阻斷腫瘤轉移,有效防止復發。
近年來,腫瘤科開展的穴位貼敷、耳穴壓豆、各種灸療、藥物罐、中藥熱奄包等中醫特色服務也深受廣大腫瘤患者認可。穴位貼敷,藥物經皮吸收,可達到散結、止痛、通便等效用;耳穴壓豆,通過刺激耳部穴位,緩解癌痛、改善睡眠;各種灸療,溫陽通絡,扶正固本;藥物罐溫通經絡,能減輕化療后手足麻木;中藥熱奄包外敷腹部,促進胃腸蠕動,緩解腸梗阻。同時,腫瘤科還聯合針灸科、推拿科、康復科等科室,為患者制定一體化治療方案,避免患者東奔西跑,極大提升了患者就醫體驗和滿意度。
腫瘤可防 健康生活是法寶
《黃帝內經》說:“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健康生活是最好的抗癌藥。腫瘤科提供飲食調理、運動養生、情志疏導、起居有常“四位一體”的養生方案,幫助市民解開“抗癌密碼”,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飲食上,我們根據體質指導宜忌,制定飲食清單,如濕熱體質者少食辛辣,虛寒體質者多食溫補食材,還可推薦具有健脾益氣功效的山藥鴨子煲、具有潤肺養陰功效的百合銀耳羹等藥膳,助力康復。”劉艷霞說,八段錦、太極拳等養生運動,可調節氣血,增強免疫力。臨床研究顯示,堅持運動的腫瘤患者疲勞感降低40%。情志上,逍遙散等疏肝解郁方劑配合五行音樂療法,則能緩解焦慮抑郁。研究表明,情志調理可使患者睡眠質量提升50%。生活中,遵循子午覺原則,避免熬夜;冬季注重保暖護陽,夏季提倡清淡避暑。
健康生活是法寶,威海市中醫院腫瘤科倡導大家:踐行健康生活,定期體檢早篩;傳遞防癌知識,守護親人健康;支持中醫藥發展,共筑健康中國。科學防癌,健康生活——威海市中醫院腫瘤科與您同行!
來源:威海市中醫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