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行人的一番話揭示了其中真相!
主要是美國當年的F16太過成功,F16的性價比遠超F15,這使美軍認為完全能夠制造一架廉價的單發隱身戰斗機,于是F35項目啟動。
但在實際研發過程中,單發戰斗機的弊端盡顯,并且還要同時滿足空軍、海軍、海軍陸戰隊的需求。這確實有些強人所難,結果就是研發周期漫長,造價也絲毫未能降低。
進一步來講,隱身飛機比拼的并非速度,而是兩點:一是低可探測性,不被發現才能更好地感知態勢,從而作為信息節點覆蓋全域;二是中繼功能,接力導彈制導,就像空域WIFF覆蓋引導導彈制導(導彈由誰發射并不重要,可能是F/A18、伯克級驅逐艦的標準2/6導彈,或者B21發射)。
速度越快,機頭與空氣摩擦產生的氣動加熱溫度就越高,也就越容易被紅外探測系統發現,同時速度越快涵道比越小,相同速度下尾焰溫度越高,也很容易提前暴露。
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伊拉克的米格25能飛到3.2馬赫,而美軍F16只有1.8 - 2馬赫,但依舊是F16占上風,可見決定空戰勝負的因素已經不包含速度了。
另外,F35飛得慢是因為要兼容垂直起降功能,可以說F35在飛行性能上的所有缺陷,都是強行兼容垂直起降功能所導致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