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絡大V盧克文發了一條推文“中國這一代有退休金的老人,在全世界算很不錯了,真的很不錯了”。
短短三句話,卻引起了強烈共鳴。
歲月流轉,白發蒼蒼之時,我們是否能為自己的晚年生活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的確是每個人關注的。
有網友說:“我爺爺奶奶每月退休金加起來有一萬多,生活很滋潤,想去旅游抬腿就走,比很多年輕人都瀟灑。”
從這個評論能看出,在中國,有退休金的老人經濟上有一定保障,生活質量能得到提升。
想象一下,一位普通的中國老人,每月拿著足夠的退休金,不僅能滿足日常開銷,還能偶爾外出旅游散散心,冬天去海南走走,夏天再回北方看看,該是多么美好的生活體驗。
這樣的場景,在許多發達國家,或許只能是部分高收入群體的專屬,但在中國,它正逐漸成為越來越多老人的日常。
還有網友說“我老伴是鎮里退休的,現在每月能拿2800多,去年住院花了3萬,醫保給報了七成。要擱二十年前,我們老兩口還得指望兒子每月寄錢呢。”
這些變化,讓老人生活得更加舒心,少了對金錢的擔憂,多了對未來生活的期盼。
而這背后是中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不斷完善和養老金的逐年上調。
我國養老金實現了“18連漲”,2023年全國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達3500元,較十年前增長120%,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十年間提升4.5倍。
加上近些年中國推行適老化改造,發展銀發經濟,讓不少老年人真的做到幸福生活。
讓不少老人感嘆,生活在中國真好!
不過,生活在其他國家的老人晚年生活似乎就不那么容易了。
發達國家里,德國老人每月能拿退休前工資的42%,美國是38%,日本大概35%。
數字看著挺美,但他們的財政部可沒少為這筆錢發愁。
在美國,盡管其養老金體系復雜而龐大,包括社會保障養老金、企業職業養老金和個人儲蓄養老金三大支柱,但并非人人都能享受到充足的養老保障。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不少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由于社保養老金不足,不得不繼續打零工以維持生計。
在歐洲,瑞典的養老金制度曾經以其公平性和慷慨性而聞名。
但也沒能逃脫,降低養老金的命運。
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養老金負擔日益沉重,政府不得不調整政策,縮減養老金發放標準,這使得一些老人的生活質量大打折扣。
而在日本,老齡化問題更為嚴重,養老金虧空問題凸顯。
這個以低欲望出名的國家,人們萬萬沒想到,年輕時躺平,到了老年,卻為了生存,不得不出去打工賺錢。
日本65歲以上人口占比已達29%,退休金只有12萬日元的老人必須打三份工才能維持生計。
在便利店、出租車等行業,老年從業者的身影隨處可見。
據說,該國養老金儲備將在2040年耗盡。
反觀發展中國家就更難了,印度只有三分之一老人能領養老金,南非老人拿的退休金還不到原先工資的兩成。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23年度統計公報,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連續五年保持在95%以上。
整體而言,中國這一代有退休金的老人,在全球范圍內對比,確實有著不錯的生活保障。
并且政府還在積極推出新的制度,讓老年人的生活更有保障。
2023年試點的個人養老金制度,允許個人每年繳納1.2萬元專項抵扣稅款,就是其一。
不過,目前開戶數超5000萬,但實際繳費率卻不足5%。
相信隨著時間推移,人們觀念的進化,會有更多人意識到這個制度的重要性,并積極參與進來。
當然,中國的養老體系也并非完美無缺。
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之間的養老金差距仍然存在,這是需要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中國目前有1.7億,60歲以上農村老年人,每個月養老金不足500元,逐步抬高這部分人的社保收入才能讓他們的晚年更安心。
畢竟,讓每一位老人都能優雅老去,不僅關乎個體尊嚴,更是文明社會的終極考題。
(亦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