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各位歷史故事迷們!今天咱要講一位超厲害的人物,他就是明朝那位大名鼎鼎的“救時宰相”張居正,同時也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具盛名的三大改革家之一。這張居正啊,那可真是個傳奇人物,他在明朝的歷史舞臺上,可是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干出了一番大事業。接下來,咱就一起走進張居正那跌宕起伏又超精彩的人生,看看他到底有啥過人之處。
在明朝那個時候,社會矛盾一大堆,國家發展遇到了大麻煩。張居正一上位,就像超級英雄一樣,帶著一股沖勁,開啟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他整頓吏治,讓政府辦事效率大大提高;改革賦役制度,讓國家財政狀況一下子好轉起來;還加強邊防,讓邊境安穩了許多。他的改革影響深遠,后世的好多政策都能看到他改革的影子。
張居正,字叔大,號太岳。他出生在1525年,在1582年離開了人世。祖籍在湖廣江陵,也就是現在湖北省荊州市那一塊兒。他出身平民之家,可別小瞧了這平民出身,這反而讓他更了解民間疾苦,為他以后的改革埋下了伏筆。張居正這一輩子,最傷心的事兒,就是剛進入仕途那會兒,嚴嵩把持朝政,他空有一身才華,卻沒地兒施展,報國無門;最欣慰的,肯定是自己實行的改革成效卓著,讓明朝重新煥發出活力。
張居正,湖廣江陵人。這小家伙打小就聰明得不得了,簡直就是個神童??磿墙幸粋€快,過目成誦,周圍人都稱他為南郡神童。12歲的時候,他就被錄為生員,也就是咱們說的秀才,這在當時可太厲害了。16歲的時候,張居正又中了舉人,這時候的他,已經開始潛心研究詩詞文賦,而且還取得了不小的成就。23歲那年,他更是厲害,直接中了進士,還被選為庶吉士,從此就踏入了仕途。
剛進入仕途的張居正,那是滿懷一腔熱血,一心想為國家做點事兒。他馬上就上書給嘉靖皇帝,把當時吏治中存在的五大弊病說得明明白白,還提出了自己的改革建議。可誰知道,當時奸臣嚴嵩專權擅政,把朝廷搞得烏煙瘴氣,張居正的奏疏根本就到不了皇帝手里。這可把張居正給郁悶壞了,他覺得自己空有一身本事,卻報國無門。沒辦法,他只能以養病為由,告假還鄉。
一直到1572年,機會終于來了。張居正的老師徐階推薦他,讓他成為太子太師、內閣大學士。同年,穆宗病逝,10歲的太子登基,這就是萬歷皇帝。張居正一下子成為顧命大臣,輔佐萬歷皇帝,沒過多久,又當上了內閣首輔,這下可算是獨掌朝政了。
張居正當政之后,心里清楚得很,得先解決邊境問題。那時候,北方的蒙古各部就像一群調皮搗蛋的孩子,經常南下侵擾明朝邊境地區,搞得老百姓不得安寧。張居正那叫一個果斷,大膽啟用名將戚繼光,讓他負責薊遼地區的防御工作。他還全力支持戚繼光,在1000多里的長城線上修建了1000多座碉堡。這碉堡一修好,可不得了,戚繼光靠著這些碉堡,立下了赫赫戰功,把邊境守得嚴嚴實實。1571年,在張居正等人的努力推動下,明朝和蒙古俺答汗實現了隆慶和議。從那以后,長期戰亂的邊境地區終于安定下來,兩族人民之間的關系也變得友好和睦起來,大家開始互通有無,貿易往來頻繁。
解決了邊境問題,張居正又把目光投向了吏治。他制定了著名的章奏考成法,這法子可太妙了,專門用來稽查考核官員執行公務的情況。以前那些官員辦事拖拖拉拉,效率低得很,有了這個考成法,他們可不敢再偷懶了,政府的辦事效率一下子就提高了。張居正還上奏朝廷,把原來都城南京保留的那些沒有實際工作可做的冗員逐步裁減了,同時在全國范圍內精簡機構,這一減員,就裁掉了1300多人,政府的支出也大大減少了。
要說張居正最大的功績,那還得是改革賦役制度,整頓財政。他一心想著富國富民,多次上奏皇帝,請求減免朝廷那些沒用的開支,還有那些無功之賞,能省一點是一點。對于宮廷里的奢靡浪費,張居正也是嚴格限制,絕不手軟。萬歷六年(1578年),他在全國范圍內推行一條鞭法。這一條鞭法到底是啥呢?就是在編訂賦役的時候,把力差(就是為官府充當雜役)和銀差(為供應政府和宮廷用品而攤派的銀錢)統一改成征收銀錢,然后和田賦一起征收。為了讓這個政策順利實施,他還下令清丈土地,把那些大地主隱瞞的農田都清查出來,防止他們把負擔轉嫁給下層百姓。這些措施一實行,效果立竿見影,征稅程序簡化了,那些想營私舞弊的人也沒機會了,國家稅收增加了,經濟也得到了發展。與此同時,張居正還減免百姓積欠的錢糧賦稅,減少各種雜役,增加對災荒的救濟力度,資助人民開墾荒田,老百姓的日子一下子就好起來了。
張居正特別重視人才,他心里明白,要想把國家治理好,光靠自己可不行,得有一群有本事的人幫忙。在他主持朝政期間,任用理財專家張學顏為戶部尚書,這張學顏一上任,就像變魔術一樣,扭轉了明朝國庫虧空的局面,讓國家一下子富庶起來。在軍事方面,他任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這些名將在戰場上那是威風凜凜,大大加強了國防力量。在解決漕運問題上,他任用精通水利的潘季馴總理河漕事務,把漕運治理得井井有條。此外,張居正還改革了驛遞制度,規定各級官員除非是公差,否則一律不許使用驛站的馬匹、民夫和食宿供應,這一改革,又為國家節省了不少開支。
張居正的改革那可太有成效了,明朝的財政狀況一下子大為好轉,國家變得有錢了,老百姓的日子也過得安穩了。他推行的一條鞭法,對后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清代實行的攤丁入畝的地丁銀制度,就是在一條鞭法的基礎上完成的。后人對張居正那是贊譽有加,稱他為“晚明理財大家”,梁啟超更是把他列為中國古代六大政治家之一,這榮譽,張居正可當之無愧。
從張居正的人生經歷里,咱們能學到好多寶貴的東西。他能取得這么大的成就,天資聰穎肯定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利用好自己的天賦,后天還特別勤奮用功,不斷學習,不斷進步。這就告訴咱們,天賦重要,但努力更重要,只有兩者結合,才能走向成功。
張居正不畏人言,雷厲風行地推進自己的改革主張,這種正道直行、勇往直前的作風,也是多數成功人士的法寶。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質疑,這時候,就得像張居正一樣,堅定自己的信念,勇敢地走下去。
還有啊,張居正為人特別講信用,示大信于天下,這讓他在復雜的政治舞臺上站穩了腳跟。人無信不立,信用可是人生的大義,是成功的重要依托。咱們在生活中,也要像張居正一樣,做個講信用的人,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和支持。從張居正身上,我們能學到很多為人處世、追求理想、成就事業的道理,這些智慧,對我們的人生有著很大的啟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