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僅用8秒就能破解使用弱口令的計算機登錄密碼嗎?你知道植入了木馬的手機即使在關機的情況下也能被用于竊密嗎?走進大連市保密教育實訓平臺,你會意識到竊密事件隨時可能發生,泄密事件往往在不經意間釀成。“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到來之際,記者對該平臺進行探訪,了解我市在保密教育領域的探索與創新。
持續發力,打造保密教育新高地
“我們這兒接受單位預約,參觀時長大概一個多小時……”在位于大連市公共行政服務中心六樓的大連市保密教育實訓平臺,辦公區的電話不時響起。平臺負責人孫庭新告訴記者,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前后是參觀高峰,除了周末和周一上午閉館外,每天上午、下午都有單位前來參觀。2022年1月該平臺正式揭牌以來,年均接待450場以上,常常出現“一場難求”的火爆場面,共計500余個單位、近5萬人在這里參加了保密教育實訓。
據介紹,該平臺由大連市國家保密局建設,是遼寧省第一個建成的保密警示教育基地,占地面積約1400平方米,分為保密傳統文化教育區、竊密泄密案例展示區、竊密技術與竊密途徑演示區、總結展望區、保密教育觀影區和培訓考試區六個功能區域。其中,竊密技術與竊密途徑演示區是平臺的最核心的部分,展示了互聯網計算機木馬攻擊竊密、辦公自動化設備泄密、會議室激光竊密、手機泄密等30個演示項目,模擬了互聯網辦公、通信和辦公自動化辦公、涉密辦公等多個場景。通過演示可以看到,無論是下載偽裝成工作郵件附件的可執行程序,還是掃碼安裝看似普通的生活服務類APP,都可能導致設備被植入木馬,進而被竊取信息或成為竊密工具;看似普通的會議室,可能藏有針孔攝像頭、激光竊聽器等設備;6位純數字的計算機登錄密碼,僅用8秒就能被破解……
通過模擬還原日常接觸的辦公場景,參觀者能夠更直觀地觀看竊密泄密的過程,了解竊密技術原理、深入體會泄密帶來的后果。一位領導干部參觀后說,之前開涉密會議還不理解為什么要在會場外存放手機,以為是要規范會議秩序,認為把手機關機就行,參觀平臺之后才知道,手機如果被植入了木馬,即使關機也能成為竊密工具,通過參觀平臺,他對保密規定有了更直接深刻的認識。
平臺建成后,大連市國家保密局及時組織全市各地區、各單位各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參觀平臺,舉辦保密辦主任和保密干部培訓班,并針對涉密人員組織應知應會考試,考試合格后頒發結業證書。
精心打磨,形成大連特色宣講方式
為了使保密教育入心入腦,讓參觀者真正提升保密意識、增強保密技能,平臺將紅色文化傳承、案例警示教育和技術演示沉浸式教育有機融合。大連市國家保密局多地調研,帶領平臺宣講團反復推敲打磨講解方式、講解內容、講解語言,形成了具有大連特色的宣講方式。
參觀中,記者看到,平臺在弘揚大連保密精神上頗具匠心,保密優良傳統文化部分設有大連地區紅色保密故事單元,講解員將關向應、鄧鶴皋、魏長魁、劉光典等大連地區英雄人物的保密先進事跡娓娓道來,結尾處響起由大連市國家保密局原創的歌曲《守護》,升華保密精神。竊密泄密案例部分展示了100多個典型案例,包含了多種類的典型竊密泄密案件,聽后發人警醒。講解員姜媛媛表示,最難講解的是竊密技術與竊密途徑演示,專業性強且蘊含復雜的技術原理,需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解。此外,還要根據不同的參觀群體有側重地演示講解參觀項目。例如,面向涉密人員,主要圍繞手機竊密、涉密會議竊密、U盤交叉使用等場景進行解讀;面向非涉密人員,主要圍繞互聯網郵箱泄密、紅包竊密、惡意Wi-Fi釣魚網站等生活工作中常見的場景,進行保密常識的普及。“因為一場要連續講7—8個項目,每個項目的講解風格還要有所不同,否則容易造成疲勞,因此需要不斷打磨解說詞。”憑借生動、直觀的教育方式,該平臺已成為大連市保密教育一張亮麗名片。
保密工作事關國家安全和利益,共筑保密防線,公民人人有責。大連市國家保密局提醒廣大干部群眾:上網不涉密,涉密不上網;不私自打聽、傳播國家秘密和敏感信息;不非法獲取、持有、買賣國家秘密和敏感資料,增強保密意識,提高防范能力,爭當保密法規踐行者、保密知識傳播者。
半島晨報、39度視頻首席記者黃鳳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