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8 日 21 時 48 分,河北隆化縣的寧靜被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無情打破。國恩老年公寓突發火情,短短一個多小時,現場明火雖被撲滅,可代價卻是 20 位老人寶貴的生命消逝,19 名老人緊急送醫觀察。這一消息傳出,舉國悲痛,那熊熊燃燒的大火,仿佛燒在每個國人的心上,刺痛著我們的神經。
當災難的消息傳來,我們不禁要問,這究竟是怎么發生的?養老院,本應是老人們安享晚年的溫馨港灣,是子女們放心托付的地方,卻為何成了吞噬生命的修羅場?
硬件設施:火災隱患的溫床
從硬件設施看,養老院的消防設施是否完備?疏散通道是否暢通無阻?電氣線路是否存在老化、私拉亂接等問題?根據相關規定,養老機構應設置在合法建筑內,與其他區域做好防火分隔,要確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疏散門時刻暢通,嚴格用電、用火、用氣管理。
但在現實中,部分養老機構為了節省成本,在硬件設施上能省則省,消防設施配備不足或老化失修,疏散通道被雜物堆積占用,電氣線路混亂如同蛛網,這些都為火災埋下了致命隱患。
軟件管理:制度執行的漏洞
軟件管理方面,養老院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是否落實到位?員工是否經過專業的消防安全培訓,具備應對火災的能力?是否定期組織消防演練,讓老人們熟悉逃生路線?民政部、國家消防救援局印發的《養老機構消防安全管理規定》明確要求,養老機構要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制度,包括防火巡查檢查、消防設施器材維護管理等。
可有些養老院卻將這些規定束之高閣,安全管理制度只是寫在紙上、掛在墻上,實際操作中卻漏洞百出。員工缺乏消防安全意識,面對火災驚慌失措,不知如何組織老人疏散逃生;消防演練也只是走走過場,沒有真正讓老人們掌握逃生技能。
特殊群體:被忽視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火災中遇難老人多為行動不便的失能、半失能群體。不少養老院為了管理方便,將失能老人安置在頂層,卻忽視了頂層在火災中的高風險。一旦發生火災,火勢和濃煙迅速向上蔓延,這些老人根本無法自行逃生。而養老院在樓層規劃和緊急救援預案中,又沒有充分考慮到失能老人的特殊需求,導致悲劇發生時,他們只能在絕望中等待救援。
演練反思:形式主義之殤
公開報道顯示,隆化縣近年多次組織養老服務機構的消防安全應急演練,2023 年、2024 年都有相關演練活動。可演練過后,這些養老機構是否真正將消防安全工作落到實處?是認真查漏補缺,還是依舊敷衍了事?演練不能只是為了應付檢查,更要成為提升消防安全水平的有效手段。每一次演練都應是對生命的敬畏,是對安全漏洞的深度排查,而不是一場徒有其表的 “表演”。
如今,公寓相關負責人已被公安機關控制,但逝去的生命卻再也無法挽回。我們必須痛定思痛,從這起悲劇中吸取深刻教訓。相關部門要加大對養老機構的監管力度,定期進行消防安全檢查,對存在安全隱患的機構堅決責令整改,絕不姑息遷就。養老機構自身更要提高安全意識,將老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嚴格落實各項消防安全制度,加強硬件設施建設和軟件管理水平。
同時,社會各界也應共同關注養老機構的安全問題。家屬在選擇養老院時,不能只看價格和環境,更要考察其安全管理水平;媒體要發揮監督作用,對存在安全隱患的養老機構及時曝光;社會組織可以開展消防安全知識普及活動,提高養老機構工作人員和老人們的消防安全意識。
生命至上,安全無小事。希望這起慘痛的火災事故能成為一記沉重的警鐘,讓我們每個人都意識到,保障養老機構的消防安全,就是在守護每一位老人的生命尊嚴,就是在守護我們社會的良心底線。別讓養老院再成為生命的 “傷心地”,愿每一位老人都能在安全、溫馨的環境中安享晚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