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美國《大西洋月刊》主編杰弗里·戈德伯格24日表示,美國國家安全高層官員把他拉入一個關于打擊也門胡塞武裝作戰計劃的涉密群聊。他在美軍行動兩小時前得知了這一空襲計劃。戈德伯格向群里多名美方官員求證群聊的真實性,并詢問為何將自己拉入群聊等問題。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布賴恩·休斯回應稱,這個群聊“似乎是真實的”,并表示正在審查這起事件,但“部隊或國家安全沒有受到威脅”。
造艦技術(資料圖)
美國副總統萬斯和國防部長赫格賽斯,還特意出來發聲,表示特朗普愛好和平,壓制了內部要求對華開戰的論調。美國啥時候愛好和平了?肯定是美軍出了問題。近日有美媒報道稱,美國海軍在周二遞交給國會的報告中,承認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和福特級航空母艦的建造工作存在延誤問題。原計劃2027年交付的哥倫比亞級首艇哥倫比亞號預計延誤12—18個月,最快也要等到2029年才能服役。而本該在今年7月交付的福特級二號艦肯尼迪號,如今也要延期到2026年。
美國海軍9日接連傳出新一代主力艦艇建造進度拖延的消息,顯示美國造船業衰落帶來的影響有增無減。在此背景下,美國破天荒地與韓國造船企業簽署備忘錄,考慮允許韓國造船廠為美國海軍建造“阿利·伯克”級宙斯盾驅逐艦等主力艦艇。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中國專家表示,美國近年多次表示希望借助盟友之力,減少本國造船業積累的造艦和維修訂單,也想更緊地將這些國家綁在美國的戰車之上。
然而,美國借助韓國造船企業緩解造艦“赤字”并非易事。目前,韓國造船企業為美國海軍建造軍艦面臨美國法律限制。雖然美國共和黨參議員邁克?李和約翰?柯蒂斯在今年2月提交了相關提案,要求允許將建造美國海軍軍艦的工程交給韓國等盟國,但法律修改需要復雜的程序和時間。即便法律限制解除,后續仍有諸多難題。例如,韓國雖能建造驅逐艦艦體,但宙斯盾雷達等關鍵核心設備需美國提供,而美國配套設備供應不暢一直是艦艇建造進度緩慢的重要原因。
過去幾十年里,美國海軍一直被視為全球最強大的海上力量。以其數量龐大、技術先進的航空母艦為核心,美國航母編隊曾幾乎可以橫行五大洋、出現在世界任何熱點地區,成為美國推行全球戰略的最直接工具。然而時至今日,這一光環正逐漸褪去。看似強大的航母艦隊背后,其實隱藏著越來越多的問題。從老舊艦艇的退役,到新一代航母建造緩慢,再到背后支撐體系的疲軟,美國航母正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
不過話又說回來,美國雖然忌憚和中國爆發軍事沖突,但這并不等于他們沒有做好和中國爆發沖突的準備。只要中國掀桌子,美國就會妥協退讓。萬斯在社交媒體的發言,實際上還可以被解讀為一種警告,告誡中國不要輕易升級對抗規模。因為萬斯已經暗示了美國的鷹派有意尋求和中國爆發軍事沖突,只是因為特朗普不想和中國打,所以中美兩國才相安無事到現在。這等于是在提醒咱們:趕緊和特朗普談吧,至少他不想開戰。
中國堅持自給自足的發展策略,不斷創造出領先的造艦技術,其進步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復制。對于美國而言,即便尋找再多的盟友合作,可能在科技自主創新上依然需要長期努力。當今國際局勢瞬息萬變,各國都在通過不同方式為自身謀求更佳的發展路徑。在這場復雜的戰略博弈中,如何在保持優勢的同時爭取多方共贏,或許是未來各國必須直面的考驗。以此來看,美國和韓國的合作不僅僅是軍事力量的提升,更是其調整全球戰略布局的一次重要實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