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消息,日本與美國近來在軍事整合方面的動作不斷。繼日本防衛省于3月24日正式成立與駐日美軍配合的常設機構“統合作戰司令部”,統一指揮陸海空日本自衛隊后,日本《產經新聞》6日又爆料稱,去年2月的日美“利刃2024”聯合演習中,還首次以“爆發臺海沖突”為背景,演練在“統合作戰司令部”司令指揮下“與解放軍交戰”。日媒報道稱,日本自衛隊與美國軍方在去年2月舉行的“利刃2024”聯合指揮所演習中,以“臺海沖突爆發”為背景展開電腦兵推。
另一邊就在日美演習細節曝光后,4月8日,英國國防部宣布,“威爾士親王”號航母打擊群將于4月22日啟程前往亞太,進行為期8個月的部署。艦隊包括F-35B隱形戰機、驅逐艦及補給艦,總兵力超4000人。與此同時英國航母打擊群還將與區域內國家,包括日本、澳大利亞、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加拿大、西班牙等國舉行聯合軍演。根本目的其實仍是配合美國,共同對華施壓。日美模擬攻擊中國軍艦、英國航母群遠赴亞太,這一系列動作暴露了美西方無力掙扎。
日美“利刃2024”聯合演習現場(資料圖)
日本近年來軍事上的松綁,實際上是對其戰后和平憲法的一次次邊緣化操作。從“存立危機事態”的定義擴張,到引入先發打擊理論,再到多個次世代裝備研發的公開化,日本在一步步恢復“攻防一體”的軍事實力。而臺灣問題被其作為一個重要借口,通過炒作“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意圖制造情感與安全上的綁定關系,讓其介入變得合理化。 但問題在于,這背后究竟是日本本身需要,還是美國在背后推動? 答案不難看出。
那么針對日本政府這種赤裸裸的挑釁行徑,中國又是如何回應的呢?首先,在軍事層面,解放軍正在向該地區增兵,這就是明確的警告美日,切勿在臺灣問題上觸碰“紅線”;其次,在外交層面,王毅外長曾在上個月正告日本國內某些政客,“與其鼓吹‘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不如謹記,借臺灣生事,就是在給日本找事”。王毅外長的話說的已經夠直白,如果日本政府還是假裝聽不懂,或者視而不見,那最后的苦果必將是其難以承受的。
日美“利刃2024”聯合演習現場(資料圖)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道,日本自衛隊近日舉行了“海上運輸群”的成立儀式。日本防衛相中谷元在成立儀式上表示:“從歷史的角度看,新建一支整合陸上、海上自衛官能力的海上運輸部隊是我們邁出的極其重要的一步。這將成為新時代自衛隊協同作戰的象征。”此外,他還提及3月24日成立的統合作戰司令部,表示“自衛隊的協同行動進入了新時代”。當前國際安全形勢變幻莫測,亞太各方力量角逐日趨激烈。在這種背景下日本組建“海上運輸隊”具有復雜深遠的戰略意圖。
“海上運輸群”將裝備“陽光”號中型運輸艦(資料圖)
日本方面一如既往地使用語言包裝手段掩蓋其軍事擴張的本質,從“專守防衛”到“積極和平主義”,再到如今的“輸送群”,每一步都在打破戰后體制對日本軍力的約束。軍事專家張軍社直言,這種艦艇具有明顯的兩棲登陸特征,與此前成立的“水陸機動團”構成互補,已初步具備遠距離突擊與占領能力。這不僅是對《和平憲法》的實際背離,更是對亞洲戰后安全格局的嚴重沖擊。
從全局看日方的軍事動向折射出亞太地區乃至全球各國間的博弈不斷升級因此必須密切關注以防發生不必要誤會及危機建議各方以合作共贏心態促進全球和諧穩定之局之達成最終營造和諧穩定的亞太發展環境。研究此話題具備重要現實意義與實踐價值。立足當下觀察全球動態站在客觀角度看待各國間的競爭與合作,探討國家之間未來的和平發展道路令人深思令人反思給人以啟發和幫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