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照市中醫醫院脊柱骨科成功為一名罕見肺癌胸椎轉移致雙下肢不全癱患者手術。手術過程復雜,但團隊憑借精湛技術成功切除椎管內腫瘤,患者術后恢復順利,為復雜脊柱轉移瘤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罕見腫瘤困擾患者,求醫之路充滿艱辛
小M(化名)只有三十出頭,兩年前在北京三零一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確診為肺腺樣囊性癌。這是一種極為罕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僅占所有原發性肺腫瘤的0.04%-0.2%,全國十四億人口可能僅有不超過三百例這樣的患者。近一年來,小M的肺癌出現胸椎轉移,轉移瘤突入椎管壓迫神經,使他備受雙下肢麻痛無力的煎熬。他輾轉求醫病情卻逐漸加重。小M右下肢疼痛劇烈,且已不能正常行走,眼看就要完全癱瘓。來到了脊柱骨科丁林副主任醫師的診室。
胸椎磁共振結果顯示,小M的胸椎第六七八節廣泛轉移,轉移瘤嚴重壓迫脊髓,已占據椎管的五分之四,病情十分嚴重。在丁林副主任醫師對小M的病情進行了詳盡的闡釋,并展示了過往手術的成功案例之后,小M心中的疑慮得以消除,最終決定在日照市中醫醫院接受手術治療。
(胸椎MR下椎管內巨大腫瘤)
肺腺樣囊性癌是一種罕見的肺部惡性腫瘤,多起源于氣管、支氣管黏膜下腺體。其特點有:1. 病理特征:腫瘤細胞可呈腺樣、篩狀、實性等結構,有獨特的病理形態。2. 生長特性:生長相對緩慢,但具有侵襲性,易侵犯神經,沿神經束生長,還可局部浸潤周圍組織,也會發生轉移,如肺內轉移、遠處轉移到骨、肝、腦等部位。
專家團隊周密策劃,手術方案細致入微
面對如此罕見且與周圍組織關系密切的腫瘤,丁林副主任醫師團隊迅速行動,組織了多學科專家進行會診。在腫瘤科程國麗副主任醫師以及肺病科王蕾副主任醫師的建議下,手術團隊經過周密的討論和規劃,制定了詳細的手術方案。為了確保手術的成功,團隊進行了多次術前討論,對每一步操作都進行了細致的規劃,并為小M量身定制了圍術期快速康復方案,力求在切除腫瘤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留他的雙下肢功能。
鑒于腫瘤壓迫神經嚴重,手術越早,術后保留神經功能的可能性越大。在手術室及麻醉科的協調下,手術被迅速安排在了條件最優的時間段。手術由丁林副主任醫師主刀,在住院總醫師康學華的協助下,整個手術團隊以高度的專業精神和責任心,投入到了這場與時間賽跑的戰斗中。手術室內,氣氛緊張而有序,每一步操作都嚴格按照既定的方案進行,團隊成員之間配合默契,確保了手術的順利進行。在麻醉科的精準控制下,患者的生命體征平穩,為手術的成功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精湛技術保駕護航,保脊摘瘤再獲新生
當胸椎椎管被打開時,發現瘤體組織呈硬質化形態與硬脊膜粘連嚴重,整個腫瘤幾乎與脊髓渾然一體。手術團隊憑借精湛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小心翼翼地分離粘連組織,逐步顯露出腫瘤的全貌。
在切除腫瘤的過程中,手術團隊時刻關注著對脊髓的保護,確保每一個動作都盡可能減少對脊髓的損傷。他們利用先進的手術器械,對腫瘤進行精細剝離,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唯恐任何微小的失誤就會導致小M下肢完全癱瘓。經過數小時的艱苦努力,手術團隊終于將椎管內腫瘤徹底清除,同時最大程度地保護了周圍的正常組織。
術后,小M被送回普通病房,術后即刻下肢疼痛癥狀得到緩解,雙下肢肌力逐漸開始恢復。在醫護人員的精心照料下,小M的臉上重新綻放出了笑容。
經過一段時間的恢復,小M不僅能夠自主活動下肢,而且行走能力也逐漸恢復。手術的成功不僅為小M帶來了新生的希望,也再次證明了日照市中醫醫院脊柱骨科團隊在復雜脊柱手術領域的卓越實力。未來,科室將繼續秉持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不斷探索創新,推動脊柱外科學科的高質量發展,為更多患者帶來新的希望和福音。
(日照市中醫醫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