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網絡上可查,不涉及泄密,請知悉
政委、教導員和指導員都是干啥的?為何是解放軍的靈魂人物?具體職責被西方抹黑帶偏!
在我軍各級建制當中,除了會有一位軍事主官外,一定還有一位與之平級的政治主官。他們既是軍隊政工干部的代表,更是各級單位中政治工作的核心,具體分為政委、教導員和指導員三類。
這三個職務的共同點都是黨在軍隊中的代表,核心任務也都是確保部隊能夠聽黨指揮,并保持思想統一。但他們由于對應的層級和側重點不同,職務名稱也相應不同。
其中政委是團級以上單位的政治主官,也就是說團、旅、師、軍級單位才有政委,相當于所在部隊的思想大腦。他們既然和軍事主官,比如團長、師長等平級,也就共同管理所在部隊。
擔負的職責主要是干三件事,一是抓政治方向,比如組織學習黨的政策思想,關注官兵的思想狀態。二是管干部選拔,比如考核誰適合當連長、營長。還有就是協調軍民關系,比如參與搶險救災時和地方政府對接。
當然政委最牛的地方還不是其管得多,而是其和軍事主官一起工作,遵循的是雙首長制,所有重大命令必須兩人一起簽字才生效。
如果兩人意見沖突,政委有權叫停軍事命令并上報。而且各級軍事單位一般都是由政委擔任黨委書記,軍事主官則任副書記,黨委工作也明確規定應該是政委組織,并由其召集主持黨委會議。
而教導員則是指營級單位的政治主官,是營級單位的思想管家。他們的級別和營長平級,職責和政委類似,但更貼近基層。
重點任務是組織營里的黨課學習,處理官兵思想問題,以及指導連隊指導員的工作。其在打仗時還要協同營長指揮,同時負責戰場動員鼓舞士氣。
至于連指導員,則更像是連級單位的“知心大哥”角色,當然其也是和連長平級的政工干部。日常更多時間是泡在士兵堆里。主要工作包括每周給戰士上政治課,組織籃球賽等文體活動,以及調解戰友矛盾或找新戰士談心等,更加細致入微的政治思想工作。在戰時如果連長犧牲了,指導員還可能要接管指揮權帶兵沖鋒。
那么我軍之所以要設立這樣的政工制度,最早是源自紅軍建立時,對蘇聯紅軍政委制度的參考。但是我軍的政工制度和蘇聯政委制度并不完全是一回事,1927年秋收起義失敗后,毛主席為改變舊軍隊一盤散沙的問題進行了三灣改編,并規定了支部建在連上。
要求每個連隊都有黨員組織,這也就是我軍指導員的雛形。1929年古田會議后更是明確了“黨指揮槍”的原則,政委開始有實權,可以直接否決軍事主官的錯誤決定。
政治主官也成為了思想防火墻和戰斗力倍增器。但是在西方意識形態里,政委等政工干部直接被視作監軍或督戰隊。比如在西方電影《兵臨城下》里,就把蘇聯政委拍成躲在后面槍斃逃兵的惡魔,這其實是典型的意識形態抹黑。
事實上二戰中蘇軍政委死亡率高達87%,比普通士兵高3倍,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必須帶頭沖鋒。而德軍如果抓到蘇軍政委甚至直接槍斃,就是怕他們繼續組織戰俘反抗。
而我軍的政委和教導員等政治主官,則是有血有肉的戰斗指導員,既抓思想也講人情。通過他們的工作把黨的意志滲透到每個戰位,才能真正形成強大的軍隊。
看了我軍政治主官的職責,屏幕前的你有何想說的?歡迎留言討論!
讀者朋友,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后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參考資料: 中國軍網,傳承好“支部建在連上”光榮傳統 http://www.81.cn/jfjbmap/content/2019-03/05/content_228650.htm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堅決扛起人民軍隊政治機關制使命責任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5/0328/c40531-40448639.html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