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英國國會已經通過緊急法案,賦予政府官員擁有對敬業集團旗下的英國鋼鐵公司的控制權,以避免敬業集團關閉英國最后的原生鋼工廠。緊急立法在4月12日獲得了英國下議院和上議院的批準,當時英國上下兩院的議員其實當時都正在復活節休假期間,當時都是被緊急叫來開會的。
實際上,英國自己,尤其是英國政府的效率是非常低的,議會不算是行政機構,但是也差不多。一個議案他們可以爭執好幾年,而這么高的效率,在英國可以說是相當的罕見。
說回正題,新的立法授予英國商業部部長雷諾茲非常廣泛的權力,其能夠直接管理已經陷入困頓的英國鋼鐵,并且訂購原材料以維持公司位于英格蘭被捕斯肯索普工廠的生產,這家工廠目前有著英國金翠的兩座使用原生礦石煉鋼的高爐。
不過英國鋼鐵目前并未被英國國有化,其所有權仍然屬于敬業集團,不過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國有化是“必須的選擇”。但是在將敬業集團逐出英國鋼鐵之后,英國政府仍然還是傾向于為該業務尋求一個合作伙伴,只是這個合作伙伴大概率不會是中方企業。
敬業集團在2020年收購了英國鋼鐵,其聲稱自己如今已經投資了12億英鎊用于維持運營,但是每天都在虧損,且每天至少虧損70萬英鎊。敬業集團在上個月拒絕了英國政府5億英鎊的援助方案,因為他們不愿意繼續運營一家已經陷入持續虧損的企業。
雷諾茲則抹黑稱,敬業集團向英國政府“索取了過高的金額”。而英國政府和中國公司在國家關鍵基礎設施領域發生爭執的案例,也不僅僅只是發生在敬業集團身上,2022年英國保守黨政府就宣布收購了中國廣核集團在薩福克郡投資的核電站,近年來英國政府還將華為公司排除在該國的5G項目之外。
工黨斯塔默政府上臺以來,對中國投資就保持著相對“激進”的態度,他們不接受中資企業在所謂的“關鍵基礎設施領域”的存在,盡管英國政府反復表示,他們“不懷疑中方在參與影響某些企業的決策”,但是他們的所作所為事實上就是在表示他們“被干涉了”。
在斯塔默政府看來,中資企業就應該只存在于“非爭議性領域”,也就是農產品,生命科學或者汽車工業等行業。
但是目前的情況是,英國鋼鐵實際上就是長期處于虧損的狀態下,不是說英國將鋼鐵企業從中國企業手中“國有化”,虧損的問題就能夠憑空消失,這不可能,虧損還會繼續持續,而且還會愈演愈烈,英國政府越是擴大生產,那么虧損也就越多。
這不是敬業集團和英國鋼鐵的問題,而是英國成體系的問題,不能指望一個完全“金融化”的國家,能夠輕松的維持一家有著一定規模的傳統鋼鐵廠的運營。尤其是英國政府還在尋求其他非中資的企業接盤英國鋼鐵,這就更不現實了,因為沒有資本愿意接手這么一家注定虧損的企業。
我們當然理解英國政府希望保持英國鋼鐵運營的想法,畢竟這是一家有著3500名員工的工廠,這意味著3500個家庭,同時英國鋼鐵生產出來的產品也被用于鐵路網,建筑也汽車行業,如今的地緣貿易環境愈發惡化,英國需要這家工廠保證自己不陷入依賴鋼鐵進口的境地。
但是在處理這種敏感問題上,英國政府也應該有基本的公正,而不是輕飄飄的說幾句:“作為一個國家,我們過去做錯了。”或者“我們在某些方面,曾經過于天真。”當然,將基礎設施交給一個企業來負責,本身就有一定的風險,但是敬業集團的損失,又該由誰來承擔?就是因為他們是外國企業,他們就應該承受錯誤嗎?
對于英國政府的行為,我國在本月14日例行記者會上回答法新社記者相關提問時表示:
“據我了解,你提到的這家敬業集團是一家中國的民營企業,基于市場化的原則同英方開展合作。對于目前英鋼經營遇到的困難,雙方應本著互利的原則商談解決。希望英國政府公平公正對待在英投資經營的中資企業,保護其正當合法權益,避免將經貿合作政治化和泛安全化,以免影響中國企業赴英正常投資合作的信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