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阿 漁
編輯 / 朱 婷
運營 / 獅子座《苦盡柑來遇見你》拿下豆瓣9.5的高分,韓國編劇水準再次上升一個level。近些年韓劇有不少大爆之作,相比內娛的導演捧人,韓娛里更多的是編劇造星,編劇在影視劇項目里占據主導地位,像金恩淑、樸智恩、盧熙京等韓國知名編劇發揮穩定,常有爆款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她們還都是女性編劇,她們筆下的人物角色,女性細膩,男性角色“難得”,有網友分析這些幾乎不在現實中存在的男主,恰恰是她們一次又一次的吶喊與呼吁。是的,韓女編劇,早已next level了。
一個不爭的事實:從《請回答1988》《鬼怪》到《機智的醫生生活》,再到《黑暗榮耀》和最近的《苦盡柑來遇見你》,每隔一段時間韓劇總能給觀眾帶來驚喜。
不是kk非要比較,但相比內娛還在批量換乘戀愛,搞“寶寶劇集”,韓劇確實在內容和題材上不斷拓展,即使是題材老套的偶像劇,也往往能拍出新內容。
韓劇質量的穩定或許也跟韓娛產業里的“編劇中心制”有很大關系,韓劇的長盛不衰和內容升級,每隔一段時間,總是值得單獨拿出來復盤與借鑒。
一、韓女編劇代表: 金恩淑、?樸智恩、?盧熙京、金銀姬
韓國電視劇行業公認的“四大金牌編劇”包括金恩淑、?樸智恩、?盧熙京、金銀姬,四位編劇幾乎承包了韓劇爆款市場,她們的創作思路和側重題材也引領了整個韓劇產業的發展。
比如金恩淑,她早年間擅長寫灰姑娘般的愛情故事,她創作的《巴黎戀人》至今仍然是普通女孩兒幻想愛情的典范。
這個期間無論是歡喜冤家還是虐戀情深,本質上都是灰姑娘和白馬王子的故事,風靡亞洲的《藍色生死戀》《冬日戀歌》《我的女孩》《豪杰春香》都是類似的作品。
之后一段時間,普通人的愛情已經無法滿足觀眾喜歡閾值,韓劇開啟了奇幻模式,劇集開始加入外星人、靈幻互換、超能力等元素。
金恩淑的《秘密花園》《鬼怪》,樸智恩的《來自星星的你》《藍色大海的傳說》,金銀姬的《惡鬼》《幽靈》等作品加入了奇幻元素。
浪漫的愛情之余,韓劇開始跳脫老套的王子拯救灰姑娘的故事,韓劇在不斷發展中逐漸讓女性角色“女王”化,女性意識在不斷覺醒,韓劇里描繪了更多職業女性,女性角色變得更有權勢,不再需要男人的拯救。
比如金恩淑的《On Air》《黑暗榮耀》,盧熙京的《沒關系,是愛情啊》,金銀姬《信號》等等,都描繪了各類職業女性。尤其是《黑暗榮耀》的女主文東恩,是個標準的大女主,她不需要男主的拯救,反而男主需要她的幫助,愛情于她不是雪中送炭,也不是必選項。
到了林尚春《苦盡柑來遇見你》,“女性成長”不再是空洞的理論,而是從每一個小人物切入,用三代女性的托舉,讓觀眾可以感同身受。畢竟生活不是爽文,改變可能不只需要三代,普通女性在現實中每一步的微小變化都有價值。
韓劇編劇在偶像劇里不斷上升的主題,也大大拓寬了創作思路,雖然韓國偶像劇的本質都是成人的愛情童話,但在童話里加點現實或許更符合如今觀眾的喜好。
二、她們很擅長反套路化的表達
除了在題材上不斷創新之外,韓國編劇在內容的表達方式上也各有特色,創造了很多名場面。
比如金恩淑,號稱韓劇的金句大師,她的每部作品都會有幾句名臺詞。
《太陽的后裔》中的“醫生應該沒有男朋友吧,因為太忙。軍人應該沒有女朋友吧,因為太苦。”《繼承者們》中的“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紳士的品格》中“所謂的不惑之年,是個隨時有熟人摯友離開的年紀。”《黑暗榮耀》中的“什么破晚霞,美成這樣。”
她的作品大多畫面唯美,配樂動聽,很多場景都充滿了詩意。像《太陽的后裔》里宋仲基走下直升機,風吹起女主宋慧喬的頭發;《鬼怪》里孔劉和李棟旭從黑暗里走出來去見女主;《黑暗榮耀》里文東恩走過何道英身邊時被風吹起的發絲。
這些名場面都助力韓劇更好的出圈,加深觀眾的印象。
影視劇的創作經常尋求人物弧光,韓劇更是如此,大部分的作品總會有惡毒反派出現,但豆瓣高分的幾部韓劇反而都是治愈系,沒有太多勾心斗角。
《請回答》系列和《機智的醫生生活》的編劇李有靜就是治愈系的代表,她的作品里幾乎沒有反派,而且充滿趣味性。
《請回答1997》的創作靈感來源于李有靜在綜藝節目里合作的嘉賓殷志源,這也是她第一次寫電視劇劇本,當時被不少人潑冷水,她沒氣餒,反倒表示:“我們通常只因為有趣就會想參與,我是第一次寫連續劇,出乎意料地有趣,如果搞砸就搞砸吧。”
她的作品里“猜老公”成為了一個熱梗,不僅讓劇情更加有趣,也讓觀眾有了更多參與感。
而韓劇的另一個分支“狗血派”則沒有收斂,反倒狗血的更加極致。比如金順玉的《頂樓》系列,除了絕對狗血的劇情之外,她還擅長以藝術性的伏筆支撐起大俗大雅的情節。用各種反轉來鋪墊劇情,華麗的布景和張力十足的古典配樂在狗血中還透露著一絲文藝。
還有樸智恩編劇去年大火的《眼淚女王》,也是一個極盡狗血的俗套故事,但因為集結了極致的浪漫、狗血、文藝的表達還是吸引了大批觀眾。
其他還有像盧京熙擅長現實題材,她的創作風格是在平凡中描繪著人生哲理;金銀姬在懸疑中加入了很多對人性的探討;林尚春在揭露現實議題的同時還加入了不少溫暖的細節。
這些編劇的表達方式要么反套路,要么極致套路,都讓韓劇有更多的可看性。
三、編劇中心制
曾有內娛編劇在社交媒體上吐槽:現在的劇本劇組路過的狗都可以改兩句。相比國內編劇在創作流程中的失語,韓國的編劇地位一直是神一樣的存在。
金恩淑擔任編劇的《On Air》就以女編劇的視角完整的展示了在劇組里,編劇完全占據主導地位。
在韓國,影視劇項目都采用編劇中心制,編劇擁有很大的話語權,編劇不僅是寫故事,更是整個項目的主導,不僅要跟電視臺溝通,還會參與拉投資、推銷項目、拍攝等各個環節。
編劇可以擁有挑選演員的絕對自主權。在《On Air》,作為編劇的女主角有句名臺詞:“只要是我的劇本,我就有信心把演員捧紅,而不在于出演的演員是誰。”戲外,金恩淑也說過類似的話,可以說韓劇更多的是編劇造星。
韓劇邊寫邊拍邊播的模式,一方面給編劇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韓國的電視產業競爭異常激烈,如果在播了幾集后收視率不好,整部劇都有被砍掉的風險,所以編劇要緊跟時事,直擊觀眾痛點。
另一方面也給了編劇更大的權力,比如隨著電視劇的播出,編劇可以第一時間知道觀眾的反饋,可以根據觀眾的喜好來調整劇情。像《繼承者們》一開始的設想是男二和女二有感情線,但播出幾集后,發現觀眾對男二女二的CP更受關注,為了不遮掩主角光環,就模糊了感情線,給了觀眾更多想象空間。
這種編劇中心制減少了劇情崩壞的概率,內娛的偶像劇很多都是高開低走或者劇情割裂,甚至有明星會帶著自己的編劇進組,隨意加戲、改戲,這有可能讓某個人物高光場面多,但在整體劇集里滿是違和感。
其實韓劇里的很多元素,包括年代困境、復古純愛、性別議題等方面在內娛都有很多可供編劇發揮的文化土壤。
當然,說了那么多,國產影視行業的情況終究與韓國不同,但確實希望越來越多的創作者,可以進入到以故事為核心的產業方向,編劇可以創作出更貼近現實的“偶像劇”,不要讓觀眾總夸獎別人家的孩子,內娛的編劇該好好支棱起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