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數年,美國總舉著“中國網絡威脅論”的大旗滿世界鼓噪,妄圖將“網絡黑客”的標簽強扣在中國頭上。可殊不知,這個動輒對他國揮舞“網絡安全”大棒的國家,自己才是貨真價實的“黑客帝國”—— 從斯諾登曝光的“棱鏡計劃”全球監聽丑聞,到NSA利用荷蘭數據中心作為跳板攻擊中國軍工單位的卑劣操作,美國的行事準則里通篇寫著“雙標”二字,其操作之嫻熟堪稱行業“教科書”。
近日,哈爾濱市公安局破獲的最新案件,就再次撕開了美方的偽裝——他們竟通過操作系統后門,對亞冬會實施網絡攻擊。
(三名美特工名稱)
哈爾濱市通告顯示,在亞冬會期間,賽事信息系統以及黑龍江省內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都遭到了境外網絡的攻擊,不到一個月時間里,境外網絡對我國攻擊多達27萬次。而經過中方查證,背后兇手就是美國國家安全局的三名特工,在這27萬次攻擊中,被識別出來的美方攻擊次數,高達17萬次,占了總數的六成以上。
當下,哈爾濱市已經對這三名特工展開公開通緝,凡是向公安機關提供線索的舉報人,或是配合抓捕行動的有功人員,公安機關都會給予一定獎勵。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的通報中,中方特意公布了美方的作案手段。我國技術團隊發現,美方特工在作案時,總是向該省多個基于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的特定設備,發送未知加密的字節,似乎是在喚醒、激活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提前預留的特定后門。
簡單來說,就是Windows在設計層面,可能預留了受特定指令激活的隱蔽通道。這些后門平時靜默潛伏,一旦接收到加密指令,如美國特工發送的字節數據,即可遠程喚醒并執行數據竊取、系統控制等操作。
更嚴峻的是,這種后門通常都具有“普遍性+針對性”的雙重特征:既可能嵌入所有Windows 設備形成“戰略級監控網絡”,也能針對特定目標,如亞冬會信息系統、中國軍工單位精準激活,構成對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定時炸彈”。
(美特工對亞冬會系統發起攻擊)
要知道,當下我國仍有超過60%的政府機構、80%的企業辦公系統依賴Windows,金融、能源、交通等領域的核心設備,更是高度綁定微軟生態。若放任此類漏洞存在,未來在重大活動安保、國防軍工系統等場景中,類似攻擊可能造成災難性后果。
這一事件的發生,也給我們提了一個醒,全民補漏刻不容緩。
美國的“后門攻擊”,可能偽裝成普通系統更新、軟件補丁甚至日常網絡流量,普通用戶的個人電腦、手機若未及時防護,極可能成為攻擊鏈條的“突破口”。再加上技術后門無法完全依賴廠商自查,所以我們必須培養全民“零信任”思維——從普通網民到關鍵崗位人員,都需建立“默認系統有后門”的安全意識,主動采取隔離內外網、加密敏感數據、采取國產替代方案等措施。
此外,對于中方來說,短期“補漏”只能是應急防御,長期必須推進操作系統、芯片等“卡脖子”領域的自主創新。但自主化進程非一日之功,當前唯有通過全民參與構建“人防+技防”的立體防線,才能為國產替代爭取時間窗口。
綜上所述,美國的行為本質上是“數字霸權主義”的極端表現——利用技術壟斷地位構建“網絡殖民地”,既當裁判又當黑客。中方推進“全民補漏”,不僅是應對具體攻擊的戰術選擇,更是打破技術依附、重塑網絡安全生態的戰略覺醒。
唯有讓每個用戶成為網絡安全的“免疫系統細胞”,才能讓預置后門失去寄生土壤,最終實現從“被動防御”到“主動免疫”的蛻變。這或許比單純的技術封堵更重要:當整個社會對“技術霸權陷阱”保持清醒,才是最堅固的“數字長城”。
(美國才是真正的“黑客帝國”)
如今,哈爾濱市已經對美國三名特工發布了全球通緝令,也是中方首次將境外網絡攻擊明確界定為刑事犯罪,突破了“網絡攻擊無主犯”的潛規則。這種“技術+法律”的組合拳,將為全球網絡犯罪治理提供可復制的“中國范式”。
總之,哈爾濱的通緝令,撕開了美國世紀騙局的一角,讓世界看清:美國才是全球網絡安全最大的破壞者。當一個國家將網絡空間異化為政治博弈的武器庫、商業競爭的暗戰場、軍事行動的試驗田,其行徑與海盜無異。國際社會必須清醒:縱容這種“技術霸權主義”,就是放任數字時代的“叢林法則”橫行。
唯有以法律之劍斬斷攻擊鏈條,以自主技術筑牢安全屏障,以多邊共治重構規則體系,才能讓網絡空間回歸和平發展的初心——這既是對美國霸權的有力反制,更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在數字時代的必然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