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貼貼膏藥就能好,沒想到差點耽誤治療!"
51歲的王阿姨(化姓)怎么也沒想到,一次普通的扭傷,竟讓她經歷了3個月的膝蓋疼痛折磨,最終不得不接受手術治療。
這背后,折射出我國中老年人對半月板損傷普遍存在的認知誤區。
▌最新數據顯示,40歲以上人群中,半月板損傷發病率高達23%,但超過60%的患者因延誤治療導致病情加重。
01、3個月的隱忍換來關節"警報"
51歲的王阿姨3個月前一次買菜途中扭傷左膝后,她開始了漫長的"自救"之路:貼膏藥、熱敷、拔罐輪番上陣,疼痛稍有緩解就繼續操持家務。
然而每次上下樓梯時鉆心的刺痛、逐漸出現的膝蓋"卡頓"感,都在提醒著問題的嚴重性。
直到最近一周,疼痛突然加劇,下樓梯時膝關節明顯不穩,甚至需要扶著欄桿一步步挪動,她意識到問題嚴重后,便在家屬的陪同下來到了廣州仁愛天河醫院宋衛東教授工作室就診。
?醫生通過查體發現:左膝關節腫脹明顯,內側關節間隙壓痛劇烈。
?核磁共振結果顯示:左膝外側半月板體部及后角III級撕裂,同時存在內側副韌帶損傷和關節腔積液。
?這些數據印證了醫生的判斷——保守治療窗口期已過,必須立即手術。
02、30分鐘"鑰匙孔"手術當天就能走
"其實3個月前就建議住院治療,但很多患者和王阿姨一樣,誤把半月板損傷當普通扭傷。"宋衛東教授解釋說,"III級損傷就像輪胎完全爆裂,自行修復可能性幾乎為零。"
了解到王阿姨要趕回四川替讀博的女兒照顧小孩,宋教授團隊迅速為患者制定了手術方案,最終王阿姨接受了關節鏡下微創手術,通過皺襞切除、半月板成形和游離體摘除,用時不到1小時就解決了困擾數月的疼痛。
▌宋教授解釋,關節鏡手術創傷小、恢復快,尤其適合王女士這類合并骨關節炎的中老年患者。患者術后當天就可下地行走了。
03、真的不要小看半月板的損傷
《中華骨科雜志》最新數據顯示:40歲以上人群半月板損傷檢出率達23%,教師、司機、家政人員等職業風險更高,從損傷到確診平均延誤11.7個月。
半月板損傷是什么
半月板損傷則指的是膝關節在不同誘因下半月板完整性和連續性遭到破壞所產生的一系列臨床癥狀。
?可分為創傷性半月板損傷和退行性半月板損傷兩種。
?創傷性半月板損傷多由扭轉等間接暴力或外傷引起,多見于年輕人。
?退行性半月板損傷則由微小創傷、反復勞損以及由于年歲增長導致的膠原流失、彈性下降等原因引起,多見于老年人。
由于半月板幾乎沒有血供,也就沒有自愈能力,一旦發生損傷就是不可逆的!
如何判斷半月板是否損傷牢記這5大癥狀↓↓↓
“咔嚓”聲:損傷后,半月板表面不再光滑,反復屈伸關節時可伴隨“咯噔”的彈響。
疼痛:內側半月板損傷,膝關節內側關節間隙會疼痛;外側半月板損傷,疼痛在膝關節外側。
腫脹:關節腔內可能有積液,腫脹明顯,且難以消除。
交鎖:感覺膝關節腔里有東西卡住了,膝蓋無法動彈。
“打軟腿”:膝關節不穩或滑脫感、無力、“打軟腿”的癥狀。
▌骨科醫生強調:當出現關節交鎖、打軟腿、夜間痛三大信號時,務必盡早就醫。
半月板損傷常見的檢查有X線檢查、CT檢查、MRI檢查。如果發現有半月板損傷,還可以對半月板損傷進行分級評估。
半月板損傷的MRI分級(0-III級) ↓↓↓
0級:為正常半月板,表現為均勻低信號且形態規則。
I級:不與半月板關節面相接觸的灶性的橢圓或球形高信號。
II級:表現為水平的、線形的半月板內高信號,但未達到半月板的關節面緣(半月板內撕裂)。
III級:半月板內高信號達到半月板關節面(半月板撕裂)。
▌醫生提醒:當看到磁共振報告中出現半月板I級、II級損傷時,不要緊張,這代表半月板有一定程度的退變或暫時的損傷,并不會引起癥狀,無需特殊治療;如果報告提示III級損傷,則代表半月板撕裂,需要盡快找專科醫生就診。
04、問題來了:半月板撕裂能自愈嗎?
半月板撕裂無法自愈,故目前主流的治療手段是關節鏡手術,該手術只需要在膝關節內外側建立兩個直徑約1cm的切口即可,將鏡頭置入關節后可以對關節腔進行全面的檢查,并可進行手術操作。
關節鏡手術對關節干擾極小,麻醉消退后患者即可自由活動,術后膝關節間隙疼痛會明顯減輕直至消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