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記者在位于貴安新區馬場鎮的貴州省考古標本庫房建設項目現場看到,地下室主體建設進展順利,整個項目已經推進到地面施工階段,工人們在忙碌地扎鋼筋、澆鑄混凝土等,各種施工機器設備轟鳴,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
貴州省考古標本庫房位于貴安新區馬場鎮,緊鄰貴安新區大松山墓群,總用地面積近1.5萬平方米,是我國“十四五”規劃提出的“建設20個國家重點區域考古標本庫房”之一,所涉建筑共三層,其中地下室一層,地上兩層,設置有庫房(長期保存及臨時周轉庫)、文物修復與整理場間、文物保護與科技考古實驗室、檔案室、資料室、配套管理用房及設備等不同功能分區。
項目于2024年11月15日啟動建設,由貴安發展集團旗下貴安城投集團代建。
“項目啟動建設以來,我們便嚴格按照打造精品工程的標準,嚴把施工安全、質量關,全力推動建設工作。”貴安城投項目公司副總經理謝松佐介紹,截至目前,負一樓的底板已澆筑完成,4月底將完成負一樓頂板澆筑,項目整體進度在20%以上,略超預期。項目資金、人力、物力等保障到位,目前每天的施工人員均保持在100人以上,工期可控、在控。
按照建設計劃,項目將于2025年11月26日竣工交付。
據了解,貴安新區是貴州省自舊石器時代至明清文化唯一連續的地區,大松山墓群是我省已發掘規模最大、延續時間最長的一處墓群,見證了漢晉至明代黔中地區社會文化中心逐漸轉移至貴陽周邊的進程,以及明代貴州建省前后社會經濟的劇烈變化,展現了西南邊疆古代少數民族的歷史畫卷,出土的各類文物4000余件(套)首次建立起黔中地區兩晉至明代墓葬發展序列,為貴州歷史時期考古學研究樹立了年代標尺。
項目建成后,將用于貴州考古發掘出土的石器、陶器、瓷器、青銅器、玉器等各類文物整理、修復、儲存及展示,促進文物研究、闡釋、展示和人才培養,為貴州考古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支撐。同時,項目聚焦文旅融合發展大局,在外觀設計上提煉了“考古探方、地層學、貴州考古地圖、貴州出土代表文物”等元素,并預留足夠的推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空間。
項目效果圖
后續,將借助庫房支撐及周邊環境,通過組織開展公眾考古研學活動等,拉近大眾與考古的距離,滿足人們文化需求,為貴州文化旅游業帶來新活力,貴州省考古標本庫房有望成為集貴州歷史文化的保管庫、知識窗、展示廳的又一文旅融合新地標。
耿方雪 記者 潘朝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