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啃老,這個現象太常見了。不過,要是你仔細看,就會發現一個挺扎心的事:
同樣是年輕人,家里普通,沒錢,還沒有穩定工作,周圍人就會拿異樣眼光看他們,貼上 “躺平”“混日子” 這些標簽,好像他們就是不努力的典型。
而那些有錢人家的孩子,就算天天什么事都不干,懶懶散散,旁人卻還一個勁兒地捧他們: “前途無量”、“成大事的不拘小節”,好像什么都不干還藏著大能耐,以后能成大事。
就像那句常說的:人生而平等,但現實并不平等,同樣的選擇,不同的家庭背景,評價卻是天差地別。
今天,分享一下這個新發現。
01
普通人家的孩子找不到工作,
回家叫“躺平”、“啃老”。
這個時代,最大的不平等,不是收入的不平等,而是機會的不均等。
窮人家孩子,家庭經濟條件有限,沒辦法從小接受各種優質的課外輔導、興趣培養,學校老師水平也一般,找工作的時候,競爭力比別人差一大截。回家以后,還會被社會貼上“啃老”或者“躺平”的標簽。
這既是對他們家庭背景的一種歧視,也是對他們個人能力的否定。
不少公司招人,要么要求應聘者有人脈能給公司拉業務,要么得有錢能自己創業開拓市場,就連普通的基礎崗位,也總拿 “需要相關工作經驗” 把他們拒之門外。
就說我一個學弟,家在偏遠農村,祖輩務農,為了改變命運,他拼命學習考上了 211院校,又咬牙讀完研究生。畢業的時候,他信心滿滿,想憑自己本事能在大城市扎根,精心準備簡歷,到處投。
但大公司看他沒背景,怕他拉不來業務;自己創業吧,兜里那點生活費,連啟動資金的零頭都不夠;想去小公司積累經驗,人家又嫌他沒干過這行,上手慢
折騰半年,不僅沒有積蓄還欠了一些錢,他沒辦法先回了老家。本以為回家能喘口氣,得到家人的安慰,結果等來的卻是鄰居的冷嘲熱諷:“還研究生呢,不出去賺錢,賴在家啃老,白讀那么多年書了!”
而那些富二代,就算創業失敗幾次,賠了不少錢,家里有錢兜底,他們照樣能毫無顧忌地嘗試新路子,反正總有機會重新來過。
可像學弟這樣窮人家的孩子,一次失敗,可能之前的努力就全白費了,未來的路更迷茫,連重新再來的資本可能都沒有,這是最大的悲哀。
02
有錢人的孩子一畢業,
父母給買車買房安排工作,
叫聽話孝順懂事。
人生路上,最讓人無奈的或許就是出發時所處位置的天差地別。有的人身在云端,出道即巔峰;有的人卻在谷底,一切從零開始。
就說說我最近認識的一個年輕人吧,他打小學習就不怎么上心,一路晃到了大學,畢業后也沒經歷過求職的波折,家里長輩直接把他安排進自家公司。
沒幾年,他成了一個核心項目的負責人,外人都夸他年少有為,能力出眾。
可要是換做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呢,想要在大公司嶄露頭角,得擠破腦袋過五關斬六將,光是簡歷篩選那關,可能就被刷下無數次,更別提后續的升職機會了
我覺得大眾的評判標準挺諷刺的:有錢人家孩子跟父母學家族生意,是“傳承家業,懂感恩”;窮人家孩子要是畢業后跟著父母做小買賣,或是父母幫襯著找工作,就是“啃老,沒出息”。
貧富差距固然現實,但人們下意識地用雙重標準去衡量不同家境孩子的作為,這種偏見才是扎在公平之上的一根刺,這才是真正的不平等。
03
人們總覺得時代為所有人敞開了平等的大門,機遇就在前方招手。
實則不然,人生這場馬拉松,有人開跑就裝備精良,一路暢行;有人卻背著沉重包袱,艱難邁步。
就像一部大戲開場,有人帶著主角光環,生來就站在聚光燈下;有人只能從無人問津的小配角做起,在黑暗里默默努力,期盼著一絲曙光。
這種從起點便存在的落差,悄無聲息地劃分著人生軌跡,成為許多人難以跨越的溝壑。
不過,也別因為這就對命運抱怨個不停,要知道,每個人往前走的時候,都有自己要攻克的難關。
把人生比作釣魚也挺合適的。在同一片水域,有的人運氣特別好,魚鉤輕輕一甩,就能釣上亮閃閃的金魚,讓人羨慕;有的人費了好大勁,可能就釣到一條不咋起眼的泥鰍。
但決定這場人生釣魚成敗的,根本不是魚好不好,而是你有沒有足夠的恒心,能不能穩穩拿住魚竿,一直在岸邊等著魚下次咬鉤。
說到底,不管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富家子弟,還是普通家庭長大的孩子,都應該在平等的陽光下,得到同樣的理解和尊重。因為每個為生活努力拼搏的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閃光點。
要相信時間肯定不會虧待每個認真生活的人,咱們帶著希望往前沖,去遇見更好的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