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沈陽4月16日電(記者高爽、齊琪)“現在正值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西太平洋斑海豹在遼東灣海域棲息時期,請漁民相互告知:不要在其停留地附近開展捕撈作業,如發現需要救助的斑海豹第一時間報警。”遼寧省盤錦市公安局沿海安全保衛局遼河口沿海派出所所長任煥才在漁船管理微信群發布消息后,不少漁船船主秒回“收到”。
近日,記者隨民警乘船從盤錦三道溝漁港出發,行駛2海里左右,遠遠看到一處灘涂上數十只斑海豹在悠閑自在地曬太陽。船緩緩停下,岸上的斑海豹絲毫沒有受到打擾。
“斑海豹棲息的地方漁業資源非常豐富,可你看,周圍沒有漁船作業。通過多年的宣傳,漁民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逐漸提高,出海時都自覺避開斑海豹集中棲息的地方,發現受傷的斑海豹或落單的幼崽也主動報警,極大輔助了我們的巡查工作。”任煥才說。
2024年4月9日,西太平洋斑海豹在遼寧盤錦三道溝海域的灘涂上休息。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遼東灣海域位于中國海域結冰區最北端,是西太平洋斑海豹世界上八個繁殖區中最南端的一個。作為唯一能在我國海域內繁殖的鰭足類海洋哺乳動物,遼東灣海域西太平洋斑海豹現存數量2000余只。每年11月至12月它們洄游至遼東灣,次年1月至2月在冰上產崽,育幼、補充體能后,4月至5月逐漸游出渤海,踏上返回太平洋的旅途。
對于這些“遼東灣精靈”的到訪,關注,但不打擾,成為這片海域野生動物保護部門、市民、漁民的共同選擇。
今年2月,葫蘆島市綏中縣一漁民在海邊發現一只斑海豹幼崽。遼寧省農業科學院所屬遼寧省海洋水產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海科院”)接到求助后,立刻派人前往將其接回院里。
“剛來時,它身上容易吸水的白色胎毛還沒褪,我們判斷它出生不久就與母親失散,吃到母乳的天數不多。加上不知道在海上漂泊或在海邊流浪了多久,它身體極度虛弱,不具備自主進食能力,我們只能通過下胃管、喂魚漿的方式輔助它進食。”海科院海洋珍稀動物保護研究室主任田甲申回憶說。
救助人員喂食斑海豹幼崽魚漿。新華社發
令救助人員揪心的是,首次進食不久,斑海豹幼崽出現了嘔吐癥狀。“嘔吐物里有草棍、草繩等異物,由于它的體重遠低于同日齡斑海豹,如果通不過進食關,生存的希望非常渺茫。”田甲申說。
為防止進食后嗆噎,救助人員分班次日夜守護,慢慢地,這只被起名為“湯圓”的斑海豹幼崽,從喝魚漿到能吃魚塊,目前已能自主捕捉活魚,體重也從被救助時的8.5公斤增長到4月15日的近38公斤。
2025年年初到現在,共有5只斑海豹幼崽被送到海科院接受救助,田甲申說,在被放歸大海之前,這些斑海豹將經歷系統的野化訓練和健康評估。
“1992年至今,已經有337只斑海豹離開海科院這個臨時的家,回歸大海。”田甲申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