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胃癌創新大會(2025 CGIC)”在廣州舉行。本次大會以“以精準,創‘胃’來”為主題,匯聚國內胃癌領域頂尖專家、學者及行業領袖,共同探討胃癌精準診療體系的革新方向。會議重點圍繞中國晚期胃癌治療范式演變、Claudin18.2(CLDN 18.2)靶點臨床研究突破及精準醫學最新進展展開深入交流,為中國胃癌防治事業注入新動力。
胃癌在我國具有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被稱為“中國式癌癥”。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新發胃癌病例近36萬例,死亡近26萬例,分別占全球的37%和39%,是我國癌癥相關死亡的第三大因素。由于早期癥狀隱匿,約60%的患者確診時已進展至晚期,5年生存率僅為9.1%,臨床上亟需突破性治療方案的研發。
多位專家在大會上分享了胃癌診療的最新進展。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院長徐瑞華教授指出,基于SPOTLIGHT和GLOW兩項Ⅲ期臨床研究的數據,以CLDN 18.2為靶點的治療方案已在中國獲批上市,標志著我國消化道腫瘤治療向精準化邁出重要一步。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季加孚教授強調,中國胃癌呈現發病率高、死亡率高、進展期比例高,早期診斷率低、生存質量低、治療選擇低的“三高三低”特征,國際合作的深化和創新藥物的加速落地對提升診療水平至關重要。
中國藥科大學附屬上海高博腫瘤醫院院長李進教授表示,隨著NCCN和ESMO等國際指南的更新,我國CSCO指南也在同步推進,這將促進國內胃癌治療與國際接軌,將進一步提升中國胃癌的整體治療水平,逐步將胃癌個體化治療的愿景變為現實。北京大學國際醫院梁軍教授提到,“健康中國2030”戰略將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作為重要目標,新興療法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ADC及細胞治療等的突破為患者帶來了新希望。
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徐建明教授指出,CLDN 18.2靶點在胃癌中的陽性率約為38%,遠超HER2靶點的12%,為更多患者提供了治療選擇。隨著FGFR2、MET等新靶點的探索,胃癌靶向治療體系正逐步完善,未來將為患者提供更加精準的個體化治療方案。
本次大會不僅展示了我國胃癌診療領域的最新成果,也為推動精準醫療發展、提升患者生存質量指明了方向。專家們一致認為,多學科協作和國際合作將繼續推動胃癌治療向更高效、更精準的方向發展,為患者帶來更多希望。
原標題:《精準醫療開創胃癌治療新未來》
欄目編輯:華心怡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潘嘉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