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我瞎說的。
多年來,關于折疊 iPhone 的傳聞層出不窮,但每年都是「狼來了」的故事重演。
折疊 iPhone 的傳聞至少可以追溯到 2017 年,當時蘋果申請了一項折疊屏幕專利,引發廣泛關注。2024 年,蘋果硬件工程負責人約翰·特努斯(John Ternus)的一份泄露備忘錄稱,蘋果的 iPhone 路線圖是“產品歷史上最雄心勃勃的”;隨后,《華爾街日報》和彭博社均報道,2026 年將是折疊 iPhone 問世的關鍵年份。
據這次的最新消息,蘋果計劃于 2026 年推出 iPhone Fold,不僅采用折疊屏設計,還可能搭載屏下 Face ID 技術。一份分析還進一步曝光了內外屏幕的具體分辨率,與早前的尺寸預測一致。
這次,應該是真的穩了...吧?
關于折疊 iPhone 的形態,主要有Flip(翻蓋式)或Fold(書本式)兩種猜測。現在看來,蘋果傾向于 Fold 方案,即一部正常尺寸的 iPhone 展開后接近 iPad mini 的屏幕大小,既保留了便攜性,又提供了更大的顯示面積,更適合多任務處理和沉浸式體驗。
按照爆料的說法,折疊 iPhone 可能會搭載屏下 Face ID 模組。
屏下攝像頭技術雖已在安卓設備中出現,但這種前置攝像頭拍出的照片有瑕疵(模糊),無法達到蘋果的標準。因此,蘋果更可能率先實現屏下 Face ID,而非屏下攝像頭。
所以...內屏無法實現拍照功能,想自拍還得把手機合上?
相比之下,外屏將采用挖孔攝像頭設計(靈動島),延續當前 iPhone 的風格。這種內外屏技術的差異化設計,展現了蘋果在折疊設備上的創新嘗試。
外媒還披露了 iPhone Fold 內外屏幕的詳細規格:
內屏:7.76英寸,分辨率2713×1920,搭載屏下Face ID技術。
外屏:5.49英寸,分辨率2088×1422,采用打孔屏幕設計。
這些數據與蘋果分析師郭明錤(Ming-Chi Kuo)上月預測的尺寸(外屏5.5英寸,內屏7.8英寸)基本吻合。
但有所不同的是,郭明錤曾預計蘋果可能因折疊屏厚度限制而選擇 Touch ID,而非 Face ID。而最新信息暗示蘋果已克服技術難題,有望在內屏實現屏下 Face ID。
關于 iPhone Fold 的市場影響,業界意見不一。至少兩位分析師認為,折疊屏可能重振 iPhone 銷量,史稱“庫克中興”
但是吧,折疊屏預計售價高達2000美元左右(約合人民幣1.4萬元),遠超普通 iPhone,可能會讓折疊 iPhone 走 Vision Pro 的老路。
參考蘋果 Vision Pro 的定位,初代 iPhone Fold 更像是一款“概念驗證”產品,主要是為了秀肌肉(庫克:說我們造不出折疊屏是吧,造給你們看)并為未來更親民的折疊設備鋪路。
但隨著技術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折疊 iPhone 有望在未來幾年成為主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