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關稅博弈中,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特朗普的話,那就是“朝令夕改”。
今天的他或許都沒法共情昨天的自己,變來變去,毫無契約精神。但可笑的是,特朗普卻不以為意,甚至將自己這種言而無信的行為稱之為“靈活”。
近日,中國公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的進出口數據,盡管受到了濫施關稅的干擾以及影響,但中美雙方貿易依然保持了正增長,我國的進口規模依舊達到了1.11萬億元,和去年同期相比,不降反增,穩步提升4個百分點。
都知道“貿易戰沒有贏家”,但面對這種鐵一般的事實,不少網友都表示,特朗普可能又要變卦了。說實在的,對于老美變或者不變,咱們已經不需要過多關注了,變才是常態,不變才是稀奇,只能說,隨他吧,正如官方所說的,不予理會。用中國的老話來說就是,“不與傻瓜爭長短,不與小人論是非”。認知不同,爭論是沒有意義的,專注自己就好。
客觀來說,就算現在和特朗普簽訂了和解協議,但誰敢100%相信這份協議呢?誰能保證老美一定會遵守呢?所以說,把目光聚焦在對方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只有提升自己,才能改變局勢。正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我們自己強大了,才能擁有更多攀談的籌碼,才能擁有更大的主動權和話語權。
今天,我看到了一個采訪,龐眾望說了一句話——我們這代人使命是科研報國,深有感觸。在過去這幾年,以華為為代表的國內科研企業頻頻遭遇美西方的打壓或制裁,就是因為在某些科技領域處于落后水平,再加上被西方“造不如買”的錯誤思想所蒙蔽,導致我們在很多技術領域只能依賴歐美國家,這也讓咱們在科技發展中始終處于弱勢。
比如芯片,歐美、日本、韓國等國家布局較早,且已經擁有成熟的技術,掌握了絕對的話語權。再加上很多根技術都被這些國家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給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樹立了很多的技術壁壘,因此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的芯片都依賴進口。
“你愿意賣我愿意買”本是雙贏的情況,但一旦有一方心態變化了,這筆買賣就“吹”了,很顯然,老美為了打壓中國科技的發展,就拿起了芯片這個有力的科研“武器”。這也再次說明了,科技就是這個時代的立身之本,有技術才能站得穩,否則就可能隨時有被“卡脖”的風險。
從“兩彈一星”到“嫦娥六號”,從C919到北斗,全都展現了中國科技的實力和能力。而這些顯赫成果的背后,都離不開中國科學家和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隨著越來越多像龐眾望這樣的有抱負、有理想的當代年輕人開始扛大旗,相信中國科技產業的發展能夠越來越好。至于特朗普變不變,老美怎么變,說實在的,與我們沒有太大關系,專注自己,全力向前,才是變強壯大的唯一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