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堂有著很多的廳室,但是,唯獨這“118廳”最為特殊,因為只有這個廳室是眾多廳室里面,保留了原始數字編號的。
1959年是咱們國家的建國十周年,這一年搞了一次大規模的十周年慶典,并且在北京修建了十個建筑來迎接新中國成立十周年。這“人民大會堂”作為十大建筑之首,在當時真的是動用了全國的力量來完成了這個工程。
大會堂在修建的過程中,那些眾多的廳室在設計圖紙上,是以數字編號作為劃分的。
1959年9月,大會堂投入使用后,才對每個廳室取了相對應的名字。
大會堂給廳室取名字大體上是根據這三個原則來進行的:
1:根據地理方位
比如:東大廳、西大廳等等。
2:根據廳室的功能
比如:國宴廳、新聞發布廳、萬人大禮堂。
3:根據省名
比如:北京廳、上海廳、云南廳。
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張圖:
這是最初北京廳的位置,就在一樓萬人大禮堂的旁邊,另外一邊對應的是“江蘇廳”。
六十年代的時候,偉人經常在這北京廳辦公或者是休息,江蘇廳是安排給周公的。因為偉人經常在北京廳居住和辦公,他覺得自己這么占用北京廳不是很好,就給北京廳搬了一個家。于是乎,北京廳搬到了二樓宴會廳的旁邊,而北京廳空出來的廳室,需要一個新的名字。偉人想了一下,決定不用特意取名字了,就用這個廳室原來的數字編號就行了。
于是,“118廳”就成了大會堂唯一的一個保留原始編號數字的廳室。這118廳,也成了偉人的第二個家。
下圖是118廳主廳的一角。
整個118廳的裝修和設計都很簡樸,一走進大廳,就能看到一圈的沙發。
要說118廳里面最好看的是什么?就是那天花板上的吊燈,如下圖:
這巨大的水晶吊燈,給這樸實的118廳平添了些許的氣勢恢宏。
下圖是118廳的一個過道,這里是工作人員執勤的地方,即使是偉人不在118廳居住的時候,也會安排服務員在這里執勤,她們是24小時輪班執勤。
為了配合偉人的作息時間,服務員們也是調整了自己的作息時間。
他通常是上午的時候休息,下午和晚上開始辦公,這樣的作息是從戰爭年代就開始的了,已經養成了習慣。
在118廳工作的服務人員們,更多的工作任務看起來,更像是生活秘書。
每天,偉人在這里批閱文件,隨后就會有服務人員分門別類,按照輕重緩急整理這些文件。等機要局的人過來以后,再親手交給機要人員。
上面這張圖片里的老人叫侯桂珍,她曾經就是118廳眾多服務員中的一個。因為工作認真負責,后來被提拔成服務處的處長。
侯桂珍曾經和一些同事上過電視欄目,回憶起當年在118廳工作的歲月,她們不由得感慨,118廳是她們感情最深的一個廳,在118廳工作的那段歲月,也是她們最為難得一份珍貴回憶。在她的回憶里,她們在118廳的工作就是啥都管,包括吃飯、睡覺這些都管。
她們剛到118廳工作的時候,一開始心情也是很忐忑,也很緊張。
但是接觸久了才發現,偉人就是一個普通的老人,很隨和。他經常居住在118廳,這個廳室也成了他的第二個家。他的家人很少來118廳,來了也幾乎不一起吃飯,每到吃飯的時候,他就會喊上服務員陪著一起吃。
一邊吃,一邊嘮嗑。
侯桂珍知道的好些個歷史故事,大多都是吃飯的時候,聽他講述的。
他的臥室很簡單,面積也不大。
上圖是118廳的整體平面圖,最左邊就是偉人的臥室,是由一個偏廳改造而成的。
臥室里有獨立的衛生間,一張床,一個床頭柜,一個辦公桌。那張辦公桌也是餐桌,到了吃飯的時候,服務員會整理辦公桌,收拾一下就是餐桌了。在辦公桌上有著一部紅色的電話機,這個電話一般不會響起,一旦電話鈴聲響起來,那一定是出現了什么緊急的事情。
在辦公桌的下面有一個明黃色的軟墊子。
上了年紀的老人,腳都會多多少少有些浮腫的,坐久了,腳部的浮腫會很難受。工作人員特意在辦公桌下面搞了一個軟墊子作為踏腳板,微微上斜,能緩解雙腳的難受感。
如今,這承載著那份珍貴往事和回憶的118廳,依舊歲月靜好的待在大會堂。只是不知道,這個廳室有沒有對外開放,倘若是對外開放的話,我還真想去走走、看看,好好的感受一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