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不是例外,關稅也不是例外;在這個基礎之上,蘋果的供應鏈才會加速從中國轉移。
彭博社4月13日引述知情人士報道,總部位于加利福尼亞州的蘋果公司,目前已經在印度生產20%的iPhone手機,即五分之一產自印度。
截止今年3月,蘋果在印度組裝了總計220億美元的蘋果手機,印度產量同比增長近六成。
這些增長表明,蘋果手機制造商及其供應商正在加快從我國向印度轉移的步伐。
今天很多人認為,這一次特朗普對華加征關稅,只會維持四年,未來中美經貿關系還是有極大的可能性回暖的。
但蘋果最新這一舉措告訴我們,科技大公司看的比我們還要透徹,作為一個美國本土老牌科技巨頭,蘋果早已經嗅到了美國這一輪深層次的變化。
這是一場漫長的貿易分歧,它可能始于特朗普,但絕對不會終于特朗普。
蘋果的轉移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
答案是新冠病毒期間。
當時嚴格的封控措施重挫蘋果最大出產地的產量。這迫使蘋果開始分散供應鏈,以防范不確定性風險。
而今天,新冠病毒早已經過去,但兩國之間的經貿關系,成了其中最大的變量。
目前在印度制造的大部分蘋果手機都是由富士康位于印度南部的工廠組裝,塔塔集團的電子制造部門是關鍵供應商,該集團此前收購了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并控制了和碩聯合科技的業務。
印度技術部長4月8日也表示,在截至2025年3月的財年中,蘋果公司從印度出口了1.5萬億盧布的蘋果手機。
根據知情人士的透露,在特朗普今年2月宣布將推出對等關稅后,印度向美國出口的iPhone出貨量加速增長,在截至今年3月的整個財年中,蘋果公司在印度的平均產量和出口量都在激增。
而蘋果也將優先為美國客戶提供來自印度供應鏈的iPhone手機。
對蘋果這樣高度依賴供應鏈的科技巨頭而言,任何在供應鏈上的舉措,考慮的都會極其長遠。
當蘋果決定對印度投資的那一刻,印度就注定在蘋果全球供應鏈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盡管目前特朗普暫時豁免了包括智能手機和電腦在內的電子產品的對等關稅,但這一舉措并不包括此前對華加征的20%關稅。
換句話說,盡管目前蘋果在印度制造的iPhone手機不會被征收任何關稅,但隨著特朗普對華態度的強硬,任何會迫使蘋果等公司加強供應鏈的轉移。
在理想的情況下,蘋果的設想可能會是在中國生產的iPhone在中國賣,在印度生產的iPhone則賣到美國或全球。
根據全球技術市場研究公司“對位研究”的數據,蘋果為美國市場生產的iPhone中有高達80%都是在中國制造。
盡管目前特朗普豁免了這一關稅,但仍然還有20%的關稅適用,疊加美國整體對華的態度越來越鷹派,最終也會迫使蘋果加速將供應鏈轉移出去。
這也是我們需要認清的現實:特朗普對華加征關稅,不是特朗普要這么做;而是特朗普打算怎么做的時候,美國人才會把特朗普選上來,特朗普才會贏得大選。
從這個角度來看,對華鷹派在美國當中事實上具有一定的民意基礎。
這一點,決定了未來四年后,其他美國總統對華的態度。
好消息是,事情可能不會變得那么糟糕,畢竟145%的關稅,幾乎約等于零貿易往來。
美國媒體周末報導稱,白宮貿易鷹派人物彼得·納瓦羅已經被特朗普邊緣化,取而代之的是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
納瓦羅就是美國對等關稅計算方式的創作者,該方式根據一個國家與美國的貿易順差大小設定所謂的對等稅率,并將貿易順差稱為“所有欺騙的總和”。
如果納瓦羅真的被特朗普邊緣化,至少事情不會變得那么失控。
目前美國財長貝森特正在領導美國與貿易伙伴的談判,尋求在90天暫停期后避免重新使用這些關稅。
特朗普之所以選擇暫停對其他貿易伙伴的對等關稅,以及豁免電子產品對華關稅,究其根源還是被債券市場和投資者對美債避風港地位的質疑嚇到了。
這是特朗普決定認慫的關鍵原因。
為了避免美債券有效利率上升到5%,特朗普也不得不做出相關妥協。
在對我國生產的電子產品進行關稅豁免后,根據凱投宏觀的數據,我國對美總出口量的四分之一現在被免除了125%的關稅。
對我們而言,這是一個好消息;對美國消費者而言,同樣如此。
目前特朗普似乎正在采取一個新的策略;和一開始納瓦羅提出的對等關稅計算方式完全相反;這一次特朗普對我國這個最大貿易順差國反而提供了最大的關稅豁免。
但特朗普就真的服軟了嗎?
顯然也不是。
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在即將進行的國家安全關稅調查中,我們要看看半導體以及整個電子供應鏈。對于其他國家,尤其是對待我們最惡劣的國家,針對我們的不公平貿易平衡以及非貨幣性關稅壁壘,誰也別想脫罪。”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早些時候也在媒體采訪中表示,特朗普可能會在未來一兩個月內宣布新的關稅措施,目標不僅包括半導體,還會涉及藥品進口。
高度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并讓蘋果為此蒙受巨額損失。
對蘋果而言,美中之間的針鋒相對讓蘋果在短短幾天內,市值損失就超過了7700億美元。
代價足夠大,教訓也足夠慘痛,這或許也是蘋果決心要在供應鏈上“去中國化”的根本原因。
“去中國化”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很難。
對蘋果而言,不管是把供應鏈般到哪里,僅僅是遷移供應鏈的費用就高達上千億美元,但和蘋果股市的損失相比,也完全是小巫見大巫。
過去蘋果CEO庫克是希望兩邊都討好,兩邊都不得罪;但作為一家全球性跨國超級巨頭,蘋果也已經很難在這場對弈中繼續走鋼絲了。
接下來,面臨選擇的不僅僅有蘋果,還有東南亞包括歐盟在內的一系列經濟體。
單從市場份額來看,蘋果正在將供應鏈轉移一部分出去,這也能夠從側面反映出美國整體對華大趨勢,這不是特朗普一個任期內的事情。
大概率,它會變成兩個超級經濟體幾十年之間的博弈和競爭。
歷史的天平,已經開始傾斜。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