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浙江青年陶瓷作品聯展
將于4月18日至6月8日在上林湖青瓷文化傳承園展出
4月18日下午,將舉辦聯展開幕式
和浙大教授胡小軍關于中國現代陶瓷藝術發展的 分享會
歡迎市民和游客參加!
Next,一個充滿時間張力的詞語,既如星火照亮文明的來處,亦指向藝術的彼岸。
當窯火與青春炙熱碰撞,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上林湖畔上演一場跨越時間與空間的對話。
浙江陶瓷,以水土為經,以窯火為緯,織就中華文明最溫潤的肌理。而今,新一代陶藝家以“Next”為名,于上林湖青瓷文化傳承園叩擊傳統與未來的回音壁,展開一場關于陶瓷藝術生命力的實驗。
此次由浙江省陶瓷行業協會和龍泉青年工匠青瓷研究會聯合發起的陶藝聯展,匯聚八十余位45歲以下青年藝術家的百余件作品,以青瓷為脈,紫砂為骨,現代陶藝為翼,構建起一座跨越時空的橋梁。
敬畏之心,叛逆之態,青瓷不再囿于“雨過天青”的單色美學:釉色在窯變中迸裂為星辰,器型在扭曲間凝固成山嵐,南宋的極簡線條與賽博朋克的機械元素在胚體上悄然和解。
紫砂壺跳出“茶事雅器”的框架,壺鈕化作微縮的江南園林,壺身拓印金石墨跡,一捧紫泥竟成了承載文人精神的立體長卷。
更具突破性的當代陶藝裝置,則以裂片、變形、重組等語言,探討工業化時代手工精神存續的命題。
這些作品既延續著浙江陶瓷“道器并重”的文脈,又以青年獨有的銳氣,在造型、材料、觀念層面拓展藝術邊界。
展覽主題“Next”拒絕線性的單向敘事,它更似一場文化的基因編輯。當下,90后匠人將游戲像素植入青瓷刻花,讓敦煌藻井紋在現實技術中旋轉升騰;留學的藝術家用抽象筆觸解構越窯紋樣,卻以古法柴窯燒制出充滿未來感的器皿。這些作品揭示了一個真相:傳統的生命力不在于封存,而在于每一代人重新詮釋時發生的裂變。
在一日千里的智能化時代,手工藝正遭逢前所未有的挑戰,技術不應是傳統的替代者,而應成為其“現代性轉譯”的橋梁。二者的平衡點在于:以技術突破物理限制,以人文守住技藝靈魂。正如日本民藝學家柳宗悅所言:“機械為用,手藝為心。”這或許正指向一種新的工業文明范式——兼具效率與溫度。
此次展覽不僅展現浙江陶瓷的青春力量,更試圖構建多元對話的磁場。參展藝術家中有堅守古法的匠人后裔,有學院派先鋒,亦有跨界設計師,他們的碰撞將催生新的可能。
而觀眾在欣賞作品的同時,也將成為這場對話的參與者——當指尖掠過釉面起伏的肌理,當目光穿透瓷胎的玲瓏光影,每個人都在完成對陶瓷文明的個體化解讀。
展覽已經啟幕,但故事永無終章。這些帶著窯火余溫的作品,是一場寫給未來的宣言,一種創作者的自由意志。
NEXT,這場展覽的冰裂紋,在有序與裂變之間,為浙江陶瓷的明天留下充滿張力的伏筆。
來源|文旅慈溪
編輯 | 陳旭
審核|黃超威 胡孟才
慈溪·智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