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16日訊昨天,大型跨地域青銅器特展“吉金光華——魯川渝云貴桂青銅文化臻萃展”在青州博物館開展。
“吉金”即青銅器,青銅器作為中華文明的核心載體,其鑄造技術與禮制功能,共同構成了古代社會的信仰體系與權力象征。展覽以“吉金”為名,映射中華文明的技術突破與藝術巔峰。
山東、四川、重慶、云南、貴州、廣西6省市帶著184件文物組團“出道”,展覽主體由“川渝地區”“云南地區”“黔桂地區”三大單元構成。從巴蜀王國的奇幻詭譎,到云嶺古域的神秘部落、從西甌駱越的文明智慧、再到海岱文化的交融密碼,一部用青銅寫就的中華多元一體演進史正徐徐展開。
西南地區青銅文化的起源可追溯至遙遠的先秦時期,與中原地區的青銅文化交相輝映。展覽選取了各地區的最具代表性的遺址,展現巴蜀、滇、夜郎等古國文明的獨特創造力及其與中原文明的交融歷程,講述中國西南各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故事。
川渝地區
圖源:青州博物館
川渝地區的青銅文明講述了四川盆地與川西高原等地的重要青銅文化,這部分展出三星堆遺址近年新出土的商代銅人頭像、銅人面具、銅眼形器、銅鳥形飾等,成都金沙遺址出土的商周時期銅人頭、龍形銅飾、魚形金箔飾、石虎等,反映了兩個遺址文化的延續性,也體現了古蜀人獨特的審美意識和宗教信仰。還選取了四川地區典型遺址出土的青銅器。同時,將山東、川渝地區的出土器物與中原地區相互對照,展現了中國古代文明在不同區域之間的文化互動與融合。
青銅人頭像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藏(圖源:青州廣電)
到了東周時期,巴蜀地區的青銅文化蓬勃發展,其青銅器兼具實用性和地域性,融合了中原、西南夷及北方草原文化的多元特征,體現了中華文明的兼收并蓄。
帶鞘雙劍成都文物研究院藏(圖源:青州廣電)
云南地區
圖源:青州博物館
同為東周時期,云南的青銅文化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盡管其起步相對較晚,但石寨山文化等青銅文化的興起,標志著云貴高原青銅時代的到來。青銅器上常出現動物、人物等形象,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宗教信仰和生活習俗。
西漢 馴馬場面貯貝器 “吉金光華——魯川渝云貴桂青銅文化臻萃展”展出
蛙形銎銅鉞,昆明市博物館藏(圖源:青州廣電)
黔桂地區
圖源:青州博物館
貴州是一個多民族的聚集地,“夜郎”古國可能就在這里生活、發展。
夜郎文明廣泛吸收了來自氐羌、巴蜀、滇、百越、楚及中原等多個族群的文化因素,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征的青銅兵器、容器、生產工具和裝飾器。
曲刃銅矛,黔西南州博物館藏(圖源:青州廣電)
在廣西地區,考古學家們通過發掘土坑墓、巖洞葬等遺址,發現了大量青銅器。春秋戰國時期,這里生活著甌駱兩支族群,他們創造出如扁莖短劍、靴形鉞、羊角鈕鐘以及銅鼓等特色器型。
隨著秦的統一,廣西各族群與漢文化一直處于不斷融合的狀態,器物在器型和紋飾等方面顯現出中原風格。
東漢 銅鼓 “吉金光華——魯川渝云貴桂青銅文化臻萃展”展出
鳥紋銅鼓廣西民族博物館藏(圖源:青州廣電)
從西南秘境到齊魯大地,
青銅器承載的不僅是歷史,
更是人類對永恒的追問。
青州博物館邀您共赴這場“吉金之約”
——看六省市文明如何以青銅為墨,
書寫中華文化的壯闊史詩!
本次展覽將持續至7月13日。網友們可通過青州博物館公眾號、抖音平臺線上購票,或于博物館現場購票參觀。
閃電新聞編輯 李凱豐 綜合青州博物館、青州廣電 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