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美國知情人士披露,特朗普政府解除了常駐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布魯塞爾總部海軍中將肖莎娜?查特菲爾德的職務。美國媒體指出,這已然是特朗普今年 1 月重返白宮以來,對美國軍方高級將領進行 “清洗” 的至少第九例。《華盛頓郵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查特菲爾德是特朗普就任后遭解職的第四名美軍女性將領。她作為美國派駐北約軍事委員會的代表,上周末收到解職通知,其職務由在北約的副手、陸軍國民警衛隊準將肖恩?弗林臨時接任。
白宮(資料圖)
特朗普政府近期動作頻頻,在其他領域也展開一系列調查與“清洗”行動。日前,特朗普簽署文件,指示美國司法部調查在他第一任期政府任職過的兩位高級官員,這兩人后來都公開批評過特朗普。其中一人是邁爾斯·泰勒,他曾在特朗普第一屆政府擔任國土安全部長尼爾森的副幕僚長,并于2018年在《紐約時報》發表匿名文章《我是特朗普政府中的一名抵抗者》,文章一經發表,便在美國媒體和政壇掀起軒然大波,白宮方面當時全力尋找這位暗藏在身邊的“內鬼”。
此次調查范圍還不僅限于這兩名主要對象,與他們關聯的12名前官員安全許可也同步被撤銷。這種“連坐式”懲戒手段,在政府雇員群體中引發極大恐慌。據相關數據顯示,聯邦公務員匿名論壇在24小時內,新增487條離職咨詢帖。從法律層面看,“叛國罪”在美國近40年僅適用過3次,且均針對外國間諜。憲法專家指出,將內部政策分歧上升為叛國指控,可能引發“寒蟬效應”,導致政府內部人員因恐懼而不敢表達真實觀點,正常的政策討論與決策過程也將受到嚴重影響。此前,國家安全局剛經歷人事變動,前局長蒂莫西·霍因泄密調查被解職,內部備忘錄顯示,86%的聯邦官員重新簽署保密協議 。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針對前官員的這一系列調查,政治指向極為明顯,奉行“凡是不順從,皆為敵人;凡是反對,皆為叛徒”的邏輯。在這種邏輯主導下,原本用于維護國家秩序與公平的制度,淪為政治斗爭工具,司法也異化為復仇武器。這一現象不僅是美國內部的政治迫害行為,更對全球釋放出危險信號。長期以來,美國以“民主燈塔”自居,在國際舞臺上頻繁指責他國打壓異見、操縱司法、進行政治清算。如今,美國自身卻公然踐行這些被其批判的行為,這無疑極大地削弱了美國在國際社會的道義地位,也讓眾多曾對“美國制度優越論”深信不疑的人開始重新審視美國制度的本質。
目光轉回五角大樓,這里的文職人員雖不著軍裝,卻在美軍軍事體系中扮演著“中樞神經”的關鍵角色。他們承擔著預算規劃、戰略研究、情報分析等重要任務,對美軍的高效運轉起著不可或缺的支撐作用。當下,五角大樓正籌備大規模裁員計劃,一旦實施,預計將造成嚴重的人才短缺問題。回顧歷史,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時,赫魯曉夫正是洞察到肯尼迪政府的猶豫態度,才大膽采取冒險行動;1975年美軍從越南撤軍后,東南亞地區力量格局發生顯著變化。這些歷史事件表明,看似局部的內部人事調整,極有可能引發全球性的連鎖反應,牽一發而動全身,對美國乃至全球的戰略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
五角大樓(資料圖)
當前,美國國內政治生態愈發復雜,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清洗”與調查行動,不斷激化內部矛盾,無論是軍隊系統的人事變動,還是對前政府官員的政治清算,都反映出美國政治極化現象加劇、社會撕裂愈發嚴重的現狀。在國際上,美國的這些行為也使其國際形象受損,盟友對其信任度降低,全球戰略布局面臨更多不確定性。未來,美國將走向何方,其國內政治動蕩又將如何影響國際局勢,值得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