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距離08年奧運會已經過去了快20年,為了辦好奧運會,我們傾盡了全力,不僅實現了大家多年來關心的“奧運三問”,也借此機會向全球展現了一個正在快速崛起的大國形象。
可現在我國對舉辦奧運會這種事兒反而不太上心了,《中國經濟周刊》在2021年曾經做了個問卷,接近八成三的網民認為現階段不太適合繼續申辦奧運了。
為什么我們出現了這種變化呢?
當年為啥辦奧運?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場面至今還讓人覺得特熱血,很多人可能還記得那年夏天大街小巷掛滿的奧運五環旗,連空氣里都透著股自豪感。可當年咱們為啥那么拼,非得辦這場奧運呢?
早些年咱們國家在國際上的形象總有點隱形的意思,不少人對咱們的了解還停留在幾十年前,認為咱們就是個發展中的“小透明”。
上世紀90年代西方主流媒體對咱們的報道常常帶有偏見,哪怕是到了21世紀,很多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依然是曾經“土里土氣的東亞病夫”。這對于我國形象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誤解,既然國家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在許多方面都成了世界第一。
那我們的形象自然不能繼續被西方媒體歪曲下去,2008年的奧運會就成了一次特好的機會,不僅可以讓世界看到咱們的現代化,更是向世界證明我國在體育、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實力。
不過為了申辦這屆奧運會,國家付出的太多太多,2001年咱們成功獲得奧運會主辦權之前經歷了不少波折。
當年國際上有各種質疑聲,說什么中國沒有辦這種大型國際賽事的能力,還有人把奧運和政治扯在一起,認為中國申奧“別有用心”。那時國內外的形勢特別復雜,其中摻雜了不少雜音。不過咱們沒被嚇退,大家卯足了勁要辦一屆成功的奧運會。
在每個中國人眼里,辦好奧運不僅關乎面子,更關乎國家尊嚴和全球華人的自信心。
經過7年的努力,2008年的夏天中國成功震撼了世界,“鳥巢”“水立方”這些北京地標建筑閃亮登場,亮瞎了許多老外的雙眼。
咱們國家在奧運會上展現出的組織能力、科技水平以及綜合國力更是讓西方人紛紛破防,原來自己眼中的東亞病夫已經不知不覺的成長到如此強盛的地步。
我們就是要通過奧運會告訴世界,中國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封閉、落后的國家,早就成長為一個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大國。
08年奧運給中國帶來了啥?
對國內來說,奧運會的舉辦也給我們帶來了不少好處,最基礎的就是推動了北京乃至全國城市的基礎設施大升級。
咱們今天能在北京看到這么多的現代化設施,其中一部分原因就得感謝當年的奧運籌備。
“鳥巢”“水立方”這類地標性建筑打那時就成了首都的名片,現在大街上嶄新的公交車道和四通八達的地鐵線都得益于為了奧運修建的交通設施。
為了讓奧運順利召開,咱們國家是真真正正的砸了將近3000億,放到現在,這些錢都可以造好幾艘航母了。
但現在回過頭來看,這些錢花的是有意義的,08年奧運會成了世界看中國的一個窗口,經濟實力是一個方面,強大的組織能力才是國家實力的最終象征,我們舉辦一場奧運會都可以全國上下總動員搞得如此有模有樣,如果戰爭真的來臨,我們的組織能力將成為敵對國家的噩夢。
奧運會舉辦時,很多外國運動員和游客不光認為比賽辦得好,還對咱們的城市建設和科技水平贊不絕口,當年的智能交通和安檢技術已經讓不少老外紛紛破防了。
咱們也通過這屆奧運會讓更多國外企業和投資人看到了這里的潛力,辦一場這么大的全球賽事本來就是底氣的象征,能辦是實力,干得漂亮是能力,咱們不僅接下來了,還辦得漂亮,這就直接推動了國內經濟和國際形象的雙豐收。
那個時間點也是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奧運成功舉辦之后,國內外的信心更是倍增。
辦奧運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光熱鬧幾天就完事兒了,比賽結束后,留下來的場館怎么用,成了當時議論紛紛的問題,很多人認為舉辦奧運會就是個勞民傷財,這些場館使用完之后就會浪費。
但是我沒有實際行動打消了這些顧慮,鳥巢和水立方已經成了旅游景點,平時還可以接待大型的商業演出,其他的場館現在也大多數有了合理利用,豐富了周邊群眾的文體生活。
雖然從財政支出上來看確實多了不少,場館的管理、維修也多花了一些錢,但是百姓的生活卻因為這些支出豐富了不少,國家崛起了不光要吃好喝好,還要有更加豐富的文體活動,這才是真正發達的象征。
北京奧運會在歷史上的地位已經定下了,榮譽屬于過去,咱們還得看向未來。
現如今的世界看中國
現在小20年過去,我國的發展速度像按下了快進鍵,很多方面早就和當年大不一樣了,以前咱們辦奧運,某種程度上是為了“讓世界認識中國”,現在咱們已經不需要通過這種國際大賽來刷存在感了。
現在的中國就這么靜靜地站在那里,就已經沒有人敢無視,中國的強大已經成了世界的共識,雖然西方媒體依然想方設法的抹黑我們,但是外國民眾們終于從信息繭房中破繭而出了。
打從改革開放以來,咱國家的經濟就一路狂奔,2008年之后更是穩步上升,在很多國外媒體的報道里,咱們已經成了全球經濟的“發動機”。
“中國制造”這四個字也成了高端制造的象征,再也不是當年那種“便宜貨”的印象了,高鐵、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咱們不光能造,還能造出讓全世界豎大拇指的高質量產品。
連國外一些大城市的地鐵列車和公交車都是咱們中國企業造的,技術實力冠絕全球,性價比高不說還耐用,很多老外雖然嘴上不說,但看著這些“中國制造”其實心里挺羨慕的。
這些年我們的科技進步水平一直領先世界,2008年奧運會時智能交通系統和實時監控技術這些高科技設施已經讓不少外國運動員和媒體大吃一驚了。
現在我們的科技早已迭代了好幾個水平,不光是“追趕”國際水平,而是直接走到了世界前沿。人工智能、量子計算、5G網絡……幾乎高科技的方方面面我國都有了重大突破。
中國的移動支付就是世界標桿,現在很多人出門根本不用帶錢包,不管是買菜還是坐公交,手機在手一切都可以應付,這就是很多發達國家這么多年來一直想實現但實現不了的無現金社會。
更別說那些讓老外驚掉下巴的高鐵了,速度快、服務好,還特準點,高鐵已經成了外國人心中的中國名片,只有體驗過就沒有不夸的。
從外國嚴重的角度來講,中國的先進讓人羨慕的,但對于西方某些政客而言,我國的快速崛起就讓他們心里不是滋味了,時不時得弄出點事情來給咱們添堵。
現在中美依然沒有塵埃落定的貿易戰就存著很強的政治意味,咱們的強大是美國接受不了的,生怕給我們搶了風頭,經濟搞不過我們就用貿易戰來找補,人文搞不過我們就炮制一些所謂的“人權問題”不放,沒事找事。
但事實就擺在那兒,咱們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多少,貧困問題解決了多少,這些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成績,不是他們說三道四就能抹黑的。
國家發達了,中國人的精神面貌和以前也不一樣了,以前我們是傳統內向的,但在內心又有一些渴望被別人認可的心思,那現在的我們已經變得更加自信和開放。
不僅更加融入世界,還在全球范圍內積極發聲,中國人在很多外國人眼里已經變得“很有活力”“特努力”“富有創新精神”,以前是咱們向世界學習,現在是世界向咱們學習。
不少海外留學生都將出國留學看成了出門修行,覺得國外的生活不管從哪個維度都沒有辦法和國內相比,這就是最大的變化,以前出國認為是追尋更好的生活,現在出國變成了出門吃點苦,學點手藝回來造福國家。
體育方面也一樣,咱們已經不用靠辦奧運會來展示自己的實力了,這些年中國運動員在各種國際賽事上拿獎拿到手軟,不管是冬奧會還是亞運會,這些大規模的賽事,咱們不僅能拿金牌還能辦得漂漂亮亮。
咱們申辦冬奧會時提出的“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口號,當時國外不少人都覺得咱們是在喊空話,結果咱們不僅實現了這個目標,還真的帶動了冰雪產業的大發展。滑雪、冰球這些項目如今成了年輕人追捧的新潮流,當年那些懷疑咱們的外國人看到這個結果,也只能默默豎個大拇指了。
結尾
現在的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角色已經是舉足輕重,咱們有了自己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雖然仍有些雜音和干擾,但整體來說咱們的方向是堅定的,未來的路也會越走越寬廣。
所以世界怎么看中國?有點羨慕,也有點審視,但不管怎么看,咱們的腳步不會停,未來的中國會更加光彩奪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