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國家郵政局在官網通報對韻達公司正式立案調查,理由是韻達快遞部分加盟企業疏于管理導致詐騙宣傳品流入寄遞渠道,造成受害人重大財產損失。次日,韻達快遞宣布已展開內部調查并部署整改工作。
國家郵政局官網發布對上海韻達貨運有限公司立案調查的通告
詐騙宣傳品為何盯上了快遞業?又是如何入侵收派件系統的?本次立案暴露出行業內卷下快遞加盟模式末端監管的系統性風險,如何解決則事關整個行業的生態變革。
01
空包裹的掃碼陷阱
來自重慶的郝仁(化名)在一個月內收到了3個空包裹,里面只有幾張領取購物禮的活動宣傳卡片,下方附帶刮號涂層和兌獎二維碼。倍感疑惑的他立刻在社交平臺搜索,發現這是一種新型騙局:有人掃碼添加“活動客服”后真的領取到獎品,于是降低警惕聽從對方的指揮,下載其他軟件做任務,一步步踩入刷單陷阱,投入更多金額后被套牢;有的人掃碼后點擊了跳轉鏈接,填寫驗證碼后被植入病毒窺屏,導致密碼泄露銀行卡被盜刷。
空包裹里的詐騙宣傳單
多名消費者表示收到了類似的包裹
收件信息同樣透著蹊蹺,郝仁的其中一個包裹發到了母校,可他已畢業多年。還有用戶表示包裹上填寫的是真名和門牌號,但自己網購從來沒用過真名和具體家門地址。這些用戶隱私是如何被詐騙分子竊取的?快遞公司又為何會承寄空包裹,淪為詐騙團伙的“幫兇”呢?
02
加盟制的管理困境
為找到其中的漏洞,我們先按照包裹傳輸路徑來梳理快遞業務的運作流程。
快遞公司(如三通一達)在產業鏈中占據主導地位,其作用是制定服務標準、運營規則、技術系統和品牌策略。因業務所涉區域很廣,快遞公司會在不同區域設立網點,作為執行單元負責區域內全鏈路物流,由網點的快遞員完成攬件、分揀、中轉和派送,若無法及時派送,快遞員會將包裹轉至驛站暫存。
具體而言,寄件人在快遞公司的系統填寫信息下單,對應的網點快遞員在驛站取件(或上門取件),攬件后進入物流環節,由不同區域的網點對接作業,送達收件地網點后,由快遞員派送至驛站,收件人再從驛站取出包裹。由此完成“寄件人——驛站——快遞員——多個網點——快遞員——驛站——收件人”的傳輸流程。
不過快遞業務遍布全國,依靠快遞公司設立自營網點并不現實,為了用有限的成本迅速鋪開市場、觸達終端客戶,多家快遞都采用加盟模式實現網絡覆蓋。加盟又分為網點加盟和驛站加盟,前者是成為快遞公司的區域代理,繳納加盟費后獲得區域內的攬件、分揀和中轉經營權;后者是成為快遞公司或第三方平臺(如菜鳥網絡)的末端合作方,繳納加盟費后承包片區的包裹暫存和代寄代收服務。他們的經營均自負盈虧,由快遞公司總部提供品牌、技術和培訓支持,并接受總部的考核監督。
由于方便擴張,加盟制迅速占據行業主導,如今除了順豐、京東等少數企業堅持直營配送,其他三通一達、極兔等公司均以加盟模式為主,如韻達總部僅控制樞紐轉運中心(自營率達100%),末端網點全部為加盟。
其中普遍存在層層轉包現象,如省級代理將業務拆分轉給市級代理,市級網點又繼續轉包至縣級,由此形成金字塔式的多級代理模式。但服務網絡擴大的同時,總部對末梢的管控也在逐漸削弱。
其實總部對加盟商的管理空心化問題由來已久,一方面是加盟商數量龐大的客觀因素導致管理困難,以韻達為例,截至2024年6月,韻達的一級加盟商有4884個,末端門店驛站等基礎設施達到了9.4萬余個,加上自營的73個樞紐轉運中心,工作量巨大,直接造成管理混亂。
“因為主體賬號無法變更,我經營期間的提現甚至用的上任老板的賬號。”驛站加盟商閔唐(化名)現身說法,他提出的轉號申請被區域經理以大促期間無法變更、包裹掃碼量不達標等為由多次拖延處理,加盟時談的交押金送工具,直到一年后也沒能兌現。
所謂的培訓也流于形式,店鋪運營指導毫無針對性,加上公司的設備和物料價格很貴抬高經營成本,很多驛站都面臨嚴重虧損。為壓縮投入,許多加盟商轉而使用未備案的第三方打單系統,切換隱私面單的落實也不到位,導致用戶個人信息泄露。
另一方面是總部與加盟商的利益綁定松散,這是導致快遞業亂象頻發的根源性痼疾,中通的解法是通過股權置換和現金補償的方式將加盟商轉為公司股東,韻達啟動轉運中心直營改造最初也是為了解決該問題。舉措在推行之初確有成效,但并未觸及根本。隨著行業競爭加劇,加盟商的生存愈發困難,為留住客戶,一些加盟商放松了資質審查,甚至對協議客戶免檢直發,為詐騙宣傳品的流入提供可乘之機。
03
脆弱的末端生態
管理薄弱是加盟制的原生之弊,但除此之外,快遞公司大興價格戰、總部業務量考核加壓、服務場景中不同角色的沖突對抗等因素同樣加劇了末端生態的脆弱,為詐騙爆雷推波助瀾。
“快遞是門苦生意”,單價就能反映這句真諦。2015年電商興起的行業初期,快遞單價還能達到15元左右,隨著極兔入局以低價策略攪動市場,同行跟進導致行業均價大跌,單票收入近乎腰斬。2023年,為在存量市場搏出增長空間,降價熱潮再度興起,風向標義烏快遞單價達到歷史低位,跌至9元。低價換量成為行業共識,為了回血,快遞公司甚至靠處罰網點來賺錢補虧,導致基層苦不堪言。
在此背景下,用面單接廣告來貼補營收成為加盟商心照不宣的手段,而總部也可以“個別加盟商行為”“公司不知情”來推卸責任,因此對應的審核機制與風險提示長期缺位,灰色產業鏈得以在責任真空地帶野蠻生長。
此外,價格戰的陰影時至今日仍揮之不去,層層克扣下,到快遞員手里,一票派件的收入只有3毛。利潤空間壓縮至極限,保障服務質量愈發困難,終端的矛盾也日漸突顯。
驛站加盟商李欣(化名)透露,他們片區的快遞員從去年11月開始被拖欠工資,春節后復工讓網點拉數據,3個月一共只能結2萬多元,而快遞員還有驛站的賬單要結清,以及油費、車費、維修費用等成本要扣除。接近年關快遞爆單時并未增加人手,他們以為年后會有所補貼,結果網點老板將所有罰款都扣在快遞員個人身上,有人結工資時甚至出現負數,導致快遞員直接罷工。“片區老板把一批快遞員榨干以后,就想再換一批,現在沒人派件甚至想讓我們驛站自己去拖貨。”
多方矛盾激化,自然影響到服務質量,違禁品收寄、派件敷衍、虛假簽收等問題屢教不改,成為滋生詐騙的溫床。同時,惡劣環境下基層網點和驛站的轉讓率、快遞員的流動率提高,嚴重影響末端服務的穩定性,也成為消費者維權追責的阻礙。
詐騙事件雖直指加盟制度的沉疴宿疾,背后反映的卻是整個快遞業的畸形生態。想要強化對末端的控制力,答案或許得從商業邏輯和成本癥結找起。
微信訂閱
歡迎通過郵局渠道訂閱2025年《電腦報》
郵發代號:77-19
單價:8元,年價:400元
編輯|張毅
主編|黎坤
總編輯|吳新
爆料聯系:cpcfan1874(微信)
壹零社:用圖文、視頻記錄科技互聯網新鮮事、電商生活、云計算、ICT領域、消費電子,商業故事。《中國知網》每周全文收錄;中國科技報刊100強;2021年微博百萬粉絲俱樂部成員;2022年抖音優質科技內容創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