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小魚
編輯/月亮
葉志平這個名字,因為當年的汶川地震,而被世人熟知。
他所在的學校,實現了零傷亡,他靠一己之力,救下了2300多名師生。
身為一名普通的校長,他是如何做到的,這和平時的演練有直接關系。
如今汶川地震已經過去了17年,而葉志平也不在了,在地震后的第三年,他就離開了人世。
地震發生時的一幕
隨著緬甸地震的爆發,可能很多人也想到了汶川地震生靈涂炭的一幕。
當年的景象,現在回想起來依然是非常的嚴峻,對汶川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當大地顫抖的那一刻,高樓夷為平地,人生還的可能微乎其微。
在汶川有一座學校,因為學生撤離的十分及時,沒發生任何危險。
這就是葉志平擔任校長的學校,這個零傷亡的學校在全國聞名。
地震無情,怎么會給誰生的希望,只是有的人做好了準備。
其實當地震來臨的時候,人的本能是自救,自己先跑到空曠的場地,但是很難想象的是,葉志平在一分三十六秒里完成了一件壯舉。
這個時間太短了,在大多數人意識里,救這么多人,是根本不可能的一件事。
葉志平真的是一個有奉獻精神的教務工作者,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的是什么。
對于他而言孩子的生命高于一切,所以在危難發生的時候,他想的不是如何逃生,而是要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可以說葉志平創造了汶川大地震的一個傳奇,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挽救了一撥人。
當那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被挽救的時候,想必葉志平教授很有成就感,他清楚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這個人真的很有情懷,在這個漫長的歲月里,做出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很多事情可能不是三言兩語說得清的,這對一個人而言,是比較深刻的體驗。
葉志平在一分三十六秒的時間里,成功的疏散了2300多人,并且完成了一場逃亡,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秘訣。
其實人之所以能夠順利的完成一件事,和平時的訓練有素是有直接關系的。
訓練日常化
葉志平所在的桑棗中學,一開始就是一所貧困學校,在他初到這個學校任教的時候,這里的教學環境很不好。
師資方面也十分的落后,學校里連個像樣的桌子都沒有,學生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發現自己的樂趣。
桑棗中學的學生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依然十分的努力,他們深知學習知識的重要性。
那時的教室十分的簡陋,簡單的陳設,破舊的桌椅,想象一下那樣艱難求學的日子,都很辛苦。
葉志平來到這里,并沒有嫌棄教學環境有多艱苦,而是一門心思地要做好教學服務。
而他早年就展現了自己優秀的人品,為這些孩子印發學習資料,還是在完全自費的情況下。
葉志平覺得自己苦點沒什么,但不能苦了孩子們學習知識的心。
這樣有能力的人,自然不應該被埋沒。
在他教學的那些年,帶領出了一批又一批成績優秀的孩子,這是孩子們的優秀成績,更是他的驕傲。
對于葉志平而言,教育摻不得半點假,這里的環境很簡陋,學生們學到的知識應該是豐滿的。
那時的他,費盡心力的將知識教給每一個孩子,目的就是希望他們能給自己插上理想的翅膀。
很多不愛學習的孩子,在葉志平的教育之下,成績也是進步了不少。
很多孩子都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縣里的高中,家長們對于他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葉志平因為在教學方面表現得特別突出,他的優異成績很快就被領導看到了。
當時學校正要提拔一位新校長,有兩個方案,一個是在學校內部提拔,另一種是從別的學校選調。
葉志平是大家優先提拔的校長人選,因為他的表現太優異了,幾乎是全票通過,由他擔任校長。
開始的時候,他是有猶豫的,畢竟自己沒有管理的經驗,但上級領導一再勸說,他還是決定試一試。
葉志平成為了桑棗中學的校長,從他上任,工作就多了不少。
當時正趕上學修建教學樓,所以要忙的事情有很多,之前的教學樓太破了,無法再從事正常的教育工作。
考慮到多方面因素,還是決定重建。
其實修建這個教學樓,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為了申請資金,葉志平做出了很多努力,他去了很多部門,一次又一次的遞材料,才順利的將資金申請下來。
在他的努力之下,教學樓終于修建成功了,在新的教學環境里,同學們學習的盡頭更足了。
學生們在這里更加發奮學習,就是為了取得更好的成績。
但是葉志平卻因為自己的一個舉動,受到的都是來自各界的口誅筆伐,甚至和家長產生了嚴重的意見分歧。
家長認為孩子就是來學習的,做其他事情是在浪費時間,葉志平做了什么,會從別人口中的優秀教務工作者,變成浪費時間。
葉志平組織了災難疏散演練,而且每周都要進行一次,每月還有一次大型的演練。
每次演練都是在上課的時候,葉志平這邊發布命令,學生和老師就要執行。
對于這件事,很多家長不能理解,孩子正處于學習的關鍵時期,這種頻繁的演練,沒有實際意義。
而且中學,是孩子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他們應該將更多的時間放在學習上。
其實站在家長的角度,會有這樣的想法,可以理解,畢竟大多數孩子時間都是很寶貴的。
面對家長的口誅筆伐,葉志平不為所動,依舊按照自己的計劃做事,每周一次以及每月一次的地震疏散演練依舊照常進行。
其實葉志平會這么堅持,是因為他看到了成果。
開始的時候,師生們完成一次疏散演練需要十幾分鐘,到后來就只需要五分鐘,越到后來所需要的時間就越短,已經可以在兩分鐘內完成所有步驟。
所以在汶川地震發生的時候,他們全校師生僅僅用了一分三十六秒就完成了整個逃亡過程。
不得不說,葉志平的先見之明確實令人折服。
早早的離開了
帶領全體村民逃亡之后,葉志平并沒有閑著,而是及時的進入到了災后重建當中去。
因為災情,孩子們上學成了一件難事,甚至出現了很艱難的局面,但這里的一部分孩子即將中考。
葉志平覺得孩子的學習是大事,不能耽誤,于是就組織了臨時課堂。
畢竟這是一個臨時的場所,孩子還是需要一個適合學習的環境。
于是葉志平出錢又出力,為了讓孩子們能全身心的學習,想了很多辦法。
他就用了一個月的的時間,桑棗中學的孩子們,就恢復了正常學習的狀態。
對于他帶領師生創下的紀錄,很多媒體都來采訪他。
而這也印證了一個道理,只有準備好了,才能在危難時刻全身而退。
葉志平的年紀已經不小了,家人希望他忙完那一階段就休息一下,但是他沒有那樣的想法。
可能這就是一個教育工作者的癡迷,總想多做一些事,為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只要自己工作一天,就要為更多的孩子考慮,他甚至放棄了自己休息的時間。
家人都十分擔心他的身體,建議他不要這么拼了,還是要穩定一些。
執拗的人,其實就是在拿自己的身體開玩笑。
在地震發生之后的第三年,葉志平的身體出現了很嚴重的問題,一開始他并沒有當回事,直到出現抽搐的癥狀,家人才知道。
當把他緊急送到醫院時,他已經昏迷了,醫生確診為突發腦溢血,需要緊急做手術。
在家屬簽訂同意書后,醫生給他做了頭部手術。
但這次意外沒能讓他幸免,這位英雄教師還是離開了,帶著他對教學工作的熱愛。
葉志平離世之后,很多學生和家長一起來祭拜,很多人還是汶川地震的幸存者。
他撒手人寰的那一刻,應該心有不甘,因為還有很多學生在等著他繼續教導。
可是生命總有那么多無常,汶川地震將他變成了英雄,腦溢血卻奪走了他的生命。
上天眷顧他的憐愛之心,卻不肯讓他多活一天。葉志平雖然離開了,但他的精神依然存在于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