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峽網報道,在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宣布對中國商品征收“對等關稅”兩天后,中國宣布對七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此舉讓美國相關產業焦躁不安,他們哀嘆中方反擊之精準,堪稱“直插美國軍工心臟”。美國《紐約時報》近日稱,中國對稀土金屬和稀土磁體的出口管制引發了美國相關行業的恐慌,他們擔心這可能會導致這些礦產及相關產品出現供應短缺,而各公司應對此類突發事件的應急儲備規模差異很大,生產中斷的時間很難預測。
戰斗機(資料圖)
中國近期擴大稀土出口管制的舉措,如同一記精準的直拳,直接擊中了美國第六代戰機F-47項目的命門。從美國《新聞周刊》到歐洲軍事網站,再到俄羅斯媒體,外媒罕見地集體唱衰F-47研發前景,這種輿論風向的轉變絕非偶然,它折射出中國在稀土領域的戰略優勢,正在轉化為制約美國高端軍工發展的實質性籌碼。這場較量始于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的挑釁。而美國軍工企業尷尬地發現,他們為F-47設計的先進雷達、矢量發動機和隱身蒙皮,每個環節都繞不開中國提供的稀土材料。
即便美國近年來不斷尋找替代供應,試圖減輕在關鍵戰略物資上對中國的依賴,實際上也收效甚微,先不說,在短時間內根本無法繞開中國這個在稀土儲量,生產和加工方面都占主導優勢的國家,打造出一條新的稀土供應鏈,即便真的舍近求遠地拼湊出一條新的供應鏈,所面臨的也只會是更高昂的成本。而且,美國在關鍵礦產和稀土資源的供應上有多依賴中國,他們自己也心知肚明,美國貿易官員已經坦承,中國的出口管制或禁令會對美國造成嚴重影響,并且開始勸中方收回成命。
美國商務部長貝森特最近總在半夜接到電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抱怨F-35的發動機涂層斷供,雷神公司說雷達用的釤鈷磁體庫存只夠撐兩周,波音更是直接攤牌:再拿不到鏑金屬,客機生產線下個月就得停擺。特斯拉的日子也不好過。上海工廠剛把國產化率提到95%,卻發現電機用的鏑鐵硼永磁體被列入管制清單。這種磁體的耐高溫性能直接決定電動車續航,全球92%的產能都在中國。馬斯克緊急派高管飛往內蒙古,卻發現中重稀土的交易許可早已暫停發放。
稀土(資料圖)
然而,就在中國反制措施逐步發揮效力的關鍵時刻,一則消息如平地驚雷,打破了原本看似清晰的國際稀土市場格局。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總裁基里爾·德米特里耶夫透露,美俄已經啟動了關于稀土金屬及其項目的討論。這一消息瞬間激起千層浪,徹底打破了西方此前認為中國將長期壟斷稀土領域市場的預判,讓整個國際稀土市場以及地緣政治局勢變得撲朔迷離,充滿了不確定性。
這場稀土危機暴露了美國軍工的深層矛盾:在追求絕對技術優勢時,忽視了基礎資源自主。中國管制措施看似被動防御,實則打出了"非對稱優勢"。就像芯片制裁催生了中國半導體崛起,稀土博弈可能重塑全球軍工邏輯。墨卡托研究中心分析,若中國持續收緊稀土出口,將影響美軍12486條供應鏈,波及超1000個武器系統。而俄羅斯TDM96公司透露,其軍工稀土同樣依賴中國,暗示這場資源戰可能倒逼全球供應鏈重組。
戰斗機(資料圖)
美國在稀土領域的 “突圍戰”,本質上是其 “零和博弈” 思維的延續:試圖通過地緣擴張、單邊制裁與產業保護打破中國反制,卻忽視了全球產業鏈分工的客觀規律。稀土加工的技術積累、環保要求與規模效應,決定了其難以在短時間內實現 “去中國化”;正如中國商務部所言,“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出口管制只會破壞全球產業鏈穩定”。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美國若一味沉迷于 “霸權重構”,而非尋求中美在稀土領域的互補合作,最終只會陷入 “成本高企、效率低下、國際孤立” 的困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