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過高鐵的朋友都知道,大晚上居然買不到高鐵票,作為基建如此發達的中國,高鐵更是一張響當當的國際名片,結果晚上居然停運,實在讓人無法理解。
提前劇透一下,如果高鐵晚上發車,所有乘客非但要支付更昂貴的票價,還要承擔更大的生命危險。
為什么高鐵晚上不發車?
1.夜間需要檢修
2011年7月23日20時30分05秒,D301次列車(北京南站—福州站)與D3115次列車(杭州站—福州南站)在甬溫線浙江省溫州市境內發生碰撞,事故導致40人死亡,172人受傷中斷行車32小時35分,直接經濟損失19371.65萬元。
高鐵相撞極為少見,事故原因是什么?
后來查明,是雷電擊中相關設備后引發故障,但沒能及時排查出來,所以才導致了這起悲劇。
為了避免悲劇再次發生,我國鐵路系統進一步加強維護檢測,每日0:00~6:00屬于天窗期,斷電后由專業人員進行維護檢修。
例如使用軌道檢查儀測量軌距和水平偏差,需要保證無砟軌道板沉降誤差不超過±1mm。
例如使用超聲波探傷車,檢測軌頭核傷、軌腰裂紋。
此外還有大量檢測內容,包括導線磨損檢測、軌道電路測試、信號機校驗、受電弓檢查、制動系統測試、轉向架維護、GSM-R基站檢測等等。
以上檢測內容只是冰山一角,還要定期檢查車體結構系統,其中包括1.2萬個零部件、5200多個鉚釘與焊接點。
機務、電務、客運等6個項目全部檢測完畢后才能簽字放行,為了安全,每天還會空跑試車。
為了乘客的生命安全,0:00~6:00,短短6個小時要完成這么多檢測項目,工作人員的努力付出值得高度肯定!希望類似“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在中國鐵路上再也不會出現。
2.減少空座率
現在都有大數據分析,晚上22:00以后,高鐵客流量非常少,上座率低于25%。
大家都知道,建設高鐵軌道和運營列車,每天都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這些年鐵路都在虧錢。
用大白話來講,如果全國都普及高鐵夜間運行政策,拋開檢修不談,你猜猜會有怎樣的結果?
假設A站一天客流量10000人,本來都壓縮在白天,結果政策普及后,其中3000人選擇晚上的班次。
這就導致,白天的班次空座率高,晚上的班次空座率更高,對高鐵來講,每空一個座位就在虧錢。
以8編組復興號舉例,電費、人工、損耗合在一起,每小時成本約2.8萬元,需要載客率達到72%并且運行6小時以上才能勉強不虧本,而實際夜間跨省載客率低的可憐。
所以,結論就是。
如果把客流量都集中在白天,全國部分偏遠地區高鐵虧本,但是像京滬線這類熱門鐵路在盈利,綜合之下這筆賬還能算的過去。
如果把客流量分攤到24小時,基本全國所有高鐵班次都要虧本。
會出現什么后果?
要么減少班次,本來20分鐘一班,現在40分鐘一班,到時候你又不樂意,嫌等待時間太長。
要么增加票價,本來300元票價,現在漲到360元,到時候你又不樂意,嫌票價太貴。
如果再考慮夜間維護能增加行駛安全這一因素,高鐵在夜間不發車就很好理解了。
平替:綠皮火車
現在綠皮火車越來越少,但不能說完全淘汰,因為它還承擔著夜間運行的重擔,能解決部分旅客的需求。
綠皮火車由車頭發力帶動車廂,結構十分簡單,時速也僅有80~100公里,平日里的檢修維護工作量少,一般90~120分鐘就能完成。
所以部分夜間出行的游客,完全可以選擇綠皮火車臥鋪,并且還能美美的睡一覺,而高鐵座位在夜間不適合休息。
彈性優化
在某些特殊節假日,中國旅客流動量特別高,例如五一、國慶和春節,這么多旅客集中出行,難免會有人買不到票,或者需要在夜間出行。
例如2024年的五一假期,廣鐵發送旅客約2020萬人次,同比增長3.3%,日均開行旅客列車3075列。
為此,京廣、廣深港、京港等熱門高鐵線路開行夜間高鐵,所以我國會在特殊時期,執行特殊策略,盡量滿足廣大人民的出行需求,但考慮到平日里客流量較少,所以高鐵在夜間選擇不發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