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京報網援引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報道,近日,6名知情的美國和歐洲官員透露,美國國防部高官正考慮從東歐撤回多達1萬名美軍。報道介紹稱,美國前總統拜登政府于2022年在相關地區部署2萬人,以在俄烏沖突爆發后,加強與烏克蘭接壤國家的防御能力。而此次考慮撤軍的部隊是其中一部分,具體人數仍在討論中,但該提議可能涉及撤走拜登派遣的一半部隊。
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俄烏雙方都在擴大戰事規模。在此情形下,原本增兵東歐、具體部署在波蘭東南部等地的美軍即將撤離,這一情況始終讓部分西方人士深感憂慮。起初,當時擔任美國總統的拜登簽署了增派兵力的命令,兩萬多名美軍從美國本土以及全球范圍內的其他美軍基地前往波蘭。像熱舒夫—亞西翁卡物流樞紐這個駐防地點,便是美國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物資的樞紐站。當下,波蘭察覺到,就算駐扎在波蘭的美軍沒有全部撤離,至少這個軍事樞紐站點的人員已所剩不多!
美國考慮從東歐撤軍(資料圖)
美軍撤離東歐的消息傳出后,歐洲盟友開始更加警惕美國。他們意識到,美國并不想給予歐洲穩定的防務和外交支持。事實上,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前對歐洲的承諾就是子虛烏有。兩次世界大戰后,美國逐漸成為世界工廠,而歐洲國家則依賴美國的保護。北約的成立,就是美國確保歐洲防務的體現。然而,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俄烏沖突爆發,美國再次將兩萬美軍部署到波蘭。這并不是為了與俄開戰,而是充當北約“門神”,看守軍備。
種種跡象表明,美方的行為或許不僅僅是在“恐嚇”歐洲,也是在極力避免和俄軍發生潛在沖突。這種信號對于俄來說,無異于一份重磅大禮,對于普京來說,如果不是美國的介入,烏克蘭不可能撐這么久,俄方的損失也不會這么大。更進一步來說,在結束俄烏沖突后,俄還要面臨整個北約的威脅,此時美國撤軍可能被視為一種“退讓”信號,使俄方的壓力大大減少。從波蘭撤走的這批美軍,可能還負責向烏軍提供武器使用、情報分享等任務,這意味著美國正在削減對烏克蘭的支持力度。
特朗普和普京(資料圖)
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主持4月14日例行記者會。會上有外媒記者提問稱:昨天,俄羅斯對烏克蘭城市蘇梅發動導彈襲擊,造成至少34人死亡,其中包括兩名兒童。美國總統特朗普稱這是可怕的,其他國家領導人也譴責了這次“幾個月來最致命的襲擊之一”。中方對俄羅斯襲擊烏克蘭有何回應?林劍對此表示,中國在烏克蘭危機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對話談判是解決危機的唯一可行出路。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中國國防部在山東青島舉行2025年第一次上海合作組織國際軍事合作部門會議,各成員國防務部門及上合組織秘書處代表共30余人出席。各方就上合組織防務安全務實合作深入交換意見,表示愿保持密切溝通協調,為即將在華舉行的2025年上合組織成員國國防部長會議做好準備。
“上合組織已是文明包容和對話的重要平臺。這符合廣大歐亞國家的共同利益。”俄羅斯科學院中國與現代亞洲研究所所長基里爾·巴巴耶夫說。謀穩定、求發展、促民生、擔道義,上合組織正凝聚團結合作的磅礴力量,為推動地區國家現代化建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具有重要意義的探索和實踐,未來將書寫更多互信互利、共同發展、文明融合的動人故事。
上海合作組織(資料圖)
在此背景下,上合組織可持續發展投資促進活動近日在天津舉辦,商務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上合組織成立以來,區域經濟合作取得豐碩成果。2024年,中國與上合組織成員國、觀察員國、對話伙伴貿易額達8900億美元,創歷史紀錄。今年,中國作為上合組織輪值主席國,將在天津舉辦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五次會議。上海合作組織副秘書長索海爾·汗表示,中國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