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改變教育,教育推動發展。在這里,我們對話高校管理者、大學教師,探尋教育背后的思考,與您分享高教管理經驗和實踐案例。這是麥可思研究2025年高校就業工作專欄的第1篇文章,來自湘潭大學招生與就業指導處副處長王向前的分享——
面對就業形勢的動態變化,湘潭大學緊密關注市場導向,適時調整專業設置和教學內容,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不斷提升其就業核心競爭力。尤其是近兩年,學校不斷加強對就業創業工作的前瞻性思考和創新性推進,瞄準畢業生和用人單位需求,多措并舉,不斷完善就業服務體系,持續高效推動就業工作。
自2012年榮獲“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以來,湘潭大學在就業工作上持續深耕。面對不斷變化的就業形勢與學生需求,湘潭大學堅持“高位推動、狠下功夫”理念,積極快速響應就業市場環境,深入理解學生就業需求,緊盯“需求端”、強化“供給端”,打造了“固本—強基—賦能—護航”四位一體就業服務體系,以“讓該就業的學生想就業,讓想就業的學生能就業,能就業的學生就好業”。秉持“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該校始終將學生的利益和需求放在首位,關注學生的職業發展和個人成長,提供個性化的就業指導和服務。
針對如何促進畢業生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幫助學生提升就業競爭力、提升就業指導隊伍的業務水平等問題,麥可思研究(以下簡稱“麥”)特邀湘潭大學招生與就業指導處(以下簡稱“招就處”)副處長王向前為我們作了分享。
麥:《湘潭大學2023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微報告》數據顯示,畢業生對就業服務工作總體滿意度為95%,對母校各求職服務的有效性評價均在90%及以上,數據呈現結果較好。同時,高校近年就業服務的關注重點從就業率逐漸轉為就業質量。湘潭大學是如何“促進畢業生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
王向前: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是高校新時代新征程就業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面對就業工作這一系統工程,需要各方同向發力,共同營造出支持畢業生就業的良好氛圍。為助力畢業生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學校積極推行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在就業市場開拓方面,學校重視與用人單位的聯系,通過不斷深化合作,持續拓寬就業市場,為畢業生挖掘更多優質的就業機會。面對當前復雜多變的就業形勢,學校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做好供需精準對接,為畢業生積極搭建就業平臺。一方面,學校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要求,出臺了關于深入開展“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由校領導及二級學院領導帶隊實地走訪用人單位,帶著畢業生簡歷上門進行現場推薦,為畢業生爭取就業崗位。截至2024年11月,校領導及二級學院領導帶隊實地走訪用人單位249次,累計為2024屆畢業生爭取就業崗位3000余個。學校全年與12個縣市級及以上的人社部門簽訂了校地協議。另一方面,學校積極組織舉辦各類招聘活動,開展雙選會、招聘會、供需見面會及宣講會等。此外,學校還積極響應“校友回湘”活動,利用校友資源,建立與企業的聯系,促進校企合作,多措并舉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拓寬就業渠道。
在就業育人方面,學校結合就業環境變化,瞄準學生需求,不斷創新就業指導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以增強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學校已完成對大學生職業發展中心的建設并投入使用,開展了大學生生涯體驗周、就業力診斷、就業創業大講堂、“職涯一對一”咨詢等教輔活動及就業能力提升的各類就業指導活動,旨在全方位促進學生的發展,助力畢業生尋找到契合自身發展需求的工作崗位。2024年,學校在全省高校首創性自主研發“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團體輔導”課程三期,反響良好。同時,學校組織大學生就業力提升朋輩輔導宣講團,開展了12期活動,把就業政策和服務送到班級和寢室,深受學生歡迎。
麥:在幫助學生提升就業競爭力方面,學校又有哪些方面的舉措?
王向前:在當前的就業形勢下,學生自身的就業核心競爭力愈發關鍵。擁有較強就業競爭力的學生能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獲得更優質的職業發展機會。為此,學校高度重視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提升,力求讓學生在專業技能、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適應能力等多方面形成競爭優勢。
在教學方面,充分發揮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的作用,創新課程設置,加強教學實踐。學校通過遴選組建了生涯規劃、就業指導授課團隊,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大學生就業力提升團體輔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等課程,并與中南大學合作開展“宏志助航”訓練營,以提升學生就業力為核心,重點講解就業政策與就業形勢、就業準備等內容。團體輔導則采用多樣化的互動形式,如成立公司團隊、模擬職場角色、手繪招聘簡章、職業繪畫、真實面試模擬等,讓學生在游戲化教學中提升職業素養。通過一系列舉措,學校不斷優化就業指導服務,強化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此外,學校還根據專業特色,指導各個學院分專業大類編制了《面試指導手冊》,獲得了良好的反響。
在專業設置方面,學校緊密貼合國家戰略要求及市場需求,持續優化專業結構,重點建設契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專業,為學生提供更多就業選擇。2025年,學校計劃對7個專業進行優化調整。在人才培養方面,學校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制定了個性化培養方案,以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同時,通過舉辦各類講座、比賽、實踐活動,如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模擬求職大賽、無領導小組討論大賽等,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核心競爭力。
麥:專業過硬、結構合理的就業指導隊伍是畢業生就業工作的保障條件。能否簡要介紹下學校目前的就業指導隊伍,以及學校在提升就業指導隊伍的業務水平方面有哪些做法?
王向前:學校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致力于打造一支專業過硬、內外互補、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的就業指導隊伍。目前,學校的就業指導隊伍由招就處教師、二級學院相關工作負責人、專業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及行企業專家等組成,他們協同配合,為畢業生提供全方位、高質量的就業指導服務。
為確保就業指導工作的專業性和實用性,學校針對就業指導隊伍定期組織培訓,著力樹立人才“高質量培養”與“高質量充分就業”深度融合的育人觀念。另外,學校邀請校內外行業專家進行授課,內容涉及就業政策解讀、就業市場分析、求職技巧指導等多個方面,目的在于進一步夯實教師的理論水平,提升其業務能力。同時,學校也會加強與優質用人單位的協同聯動,組織隊伍成員參與相關用人單位的招聘活動,以讓其了解招聘流程和標準,為畢業生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指導。
為進一步激發隊伍成員的工作積極性,學校還出臺關于就業指導隊伍建設的專項政策,要求按照一定比例配備專職就業指導人員,保障隊伍成員享有參加相應職稱評定、評獎評優及職務晉升等的資格。學校始終堅持專業化、規范化、系統化的原則,以為畢業生提供高質量的就業指導服務,助力畢業生順利開啟職業生涯。
麥:學校制定的就業工作考評機制有何特點?比較關注哪些指標或數據?
王向前:就業工作考評機制是提升就業質量和效率的關鍵驅動力,對保障畢業生充分就業具有重要意義。學校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在多個重要場合反復強調,要把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擺在突出位置,秉持“高位推動”“高效落實”原則,進一步明確責任主體,確保就業工作扎實推進。通過考核機制,就業工作的責任得以層層傳導,從學校層面對學院的指標進行考核,從學院層面對專業(系)和教師個人的指標進行考核。同時,學校將就業工作作為重要內容納入了班主任、輔導員年度考核,以促進構建全員參與就業工作的局面。
學校對就業工作的關注是全方位、多層次的。所關注的指標涵蓋了如就業去向落實率、畢業生滿意度等多個維度。學校不僅著眼于學生就業率,更看重學生的就業質量,會綜合考量工作性質、薪資福利、工作環境及職業發展等諸多方面。同時,學校十分重視畢業生對就業服務的滿意度,包括對就業指導、就業跟蹤及信息提供等服務的滿意度。學校通過及時掌握學生反饋的就業服務實際成效,以動態調整和優化就業服務體系,并以此提高畢業生的整體的就業質量和對就業服務的滿意度。
麥:學校與第三方調查機構連續多年合作了畢業生調研項目,招就處比較關注調研項目產生的哪些數據?其結果是否對于改善就業工作提供了幫助?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若有,請您分享一下具體事例。
王向前:畢業生調研項目是連接教育與就業市場、社會需求的重要橋梁,對優化人才培養、提升教育質量、制定指導政策和促進學生職業發展,均發揮著極為重要的導向與促進功能。招就處尤為關注調研項目產生的畢業去向落實率、就業質量、畢業生流向、畢業生滿意度、用人單位滿意度等數據。這些數據為改進就業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如根據畢業去向落實率與就業質量相關數據,學校可以動態調整專業設置與課程內容,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實現精準供需對接。
畢業生滿意度數據則能幫助學校及時洞察就業指導服務的實際成效,進而改善服務水平,提升就業服務質量。如學校參考畢業生滿意度及用人單位滿意度的調查結果,加強了對琴湖三樓“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就業常設市場(綜合類)”設施設備的完善,并使其盡快投入使用。在 2024 年,學校完成了大學生職業發展中心的建設,增加了個性化職業咨詢和模擬面試等服務。這些舉措有效提升了畢業生的就業核心競爭力和就業滿意度。
麥:在未來就業工作方面,學校有哪些新的計劃和目標?
王向前:在未來的就業工作方面,學校將注重市場開拓,圍繞國家重點區域建設,組織學院分片區“走出去”,不斷拓寬校園主渠道,同時加強“互聯網+就業”線上線下招聘活動的配合力度。學校還將深化校政企的交流合作,聯合校地、校企舉辦專場招聘會,并積極爭取經費支持,持續加強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區域性行業性常設市場(綜合類)建設,加快推進湖南省大學生就業創業大平臺建設進度。
另外,針對畢業生的就業反饋調研和評價,學校期望運用更多元化的調研方法,如對學生開展深度訪談、針對典型案例進行分析研究等,以此提升數據的深度和廣度。此外,結合當下人工智能技術,學校還希望對相關數據進行精準分析,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更多有效的就業信息,進一步拓寬其就業渠道。同時,學校希望建立長期的畢業生跟蹤機制,對就業情況、職業發展情況全面了解分析,深入評估教育質量和就業服務的有效性,探索更多元的就業指導服務與就業機會。
麥可思研究特別開放審核評估后整改思路、教學評價、新“雙高”建設、研究生培養、學科專業建設等主題的高校案例征集活動。誠邀各位老師提供訪談線索或自薦,分享學校的寶貴工作經驗和優秀案例。
聲明:麥可思研究原創內容全面開放非盈利目的的轉載授權,轉載請留言或添加編輯微信獲得長期白名單授權(電話或微信搜索18602824882)。轉載要求——
1.文首注明“轉載于麥可思研究”。
2.轉載請在文章發布的24小時后進行。
3.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等主體(含高校),獲得授權可轉發至全媒體平臺;其他主體僅限于微信公眾號平臺發布 。
關注“麥研文選”,獲取更多數據——
?回復“月收入”,可獲取2023屆本科、高職月收入TOP30專業名單。
?回復“本科就業滿意度”或“高職就業滿意度”,分別獲取2023屆本科或高職就業滿意度較高專業TOP30名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