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文化和旅游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農業農村部
公布
全國第二批“非遺工坊典型案例”名單
北川伊珎羌繡非遺工坊憑借
《飛針走線,繪就羌鄉“錦繡圖”》
成功入選!
這是繼2024年該案例獲評
“四川非遺保護傳承優秀案例”后
再獲國家級認可
成為綿陽地區唯一上榜項目
北川,作為中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承載著深厚而獨特的羌族文化,這份文化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我們深入挖掘這片土地上的文化資源,特別是羌繡這一傳統手工藝,其細膩的針法和豐富的圖案,不僅展現了羌族人民的智慧與審美,更是中華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基于這樣的文化瑰寶,我們成功建立了伊珎羌繡非遺工坊,旨在將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發揚光大。
繪就鄉村文化新圖景
當羌繡紋樣走進美術館展廳,當繡娘指尖藝術登上國際文化交流舞臺,工坊正以展覽、沙龍、跨界聯名等多元形式,將羌族文化符號轉化為世界語言。昔日深鎖閨閣的手藝,如今成為向外界講述羌族故事的文化名片,讓更多人讀懂針線背后那個堅韌而浪漫的民族。
繡出民生溫度
“守著老屋撫育兒女,捏著繡針編織生活”——工坊開創的柔性就業模式,讓留守婦女在照料家庭的同時,用祖傳手藝換取生活尊嚴;讓殘障群體在絲線交織間重拾生命價值。繡娘們以布為紙、以線作畫的身影,勾勒出鄉村振興中最溫暖的人文圖景。
繡活產業生態
從游客指尖體驗的刺繡工坊,到融入當代生活的文創設計;從羌寨長廊懸掛的民俗繡片,到跨界融合的沉浸式文化空間,羌繡正以潤物無聲的方式滲透產業鏈條。當傳統文化與旅游體驗、創意設計、數字傳播深度相擁,一幅“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產業畫卷徐徐展開。
近年來,北川始終堅持將非遺作為推動文化傳承、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的重要抓手,積極探索非遺與文旅融合、產業發展、城市建設等方面的結合點,取得了顯著成效。從云朵上的羌寨到煙火氣的市集,北川以非遺為紐帶,織就傳統與現代交融的錦繡長卷。108項非遺項目如星辰璀璨,243名傳承人匠心守護,羌年、羌繡、馬槽酒等構筑了生動的文化傳承景觀。非遺在北川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鄉村振興的活力源泉,19家工坊、1200種文創產品、12個主題景區,讓古老的文化融入現代生活。未來,北川將繼續加強非遺保護傳承,推動非遺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以非遺之筆續寫時代華章,打造文化IP,孵化經濟新動力,讓羌文化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煥發青春,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北川貢獻力量。
祝賀!轉擴!
來源:文化和旅游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農業農村部
編輯:曹天玥
校對:王姝潼
審核:王洪 曹周林
編輯:金默 審核:譚汝江
關注我們,及時了解更多本地資訊!
請點贊點亮右下小花讓更多人看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