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維也納空置商鋪的數量呈下降趨勢。不過,在個別購物街區,近期出現了小幅增長。與國際城市相比,維也納的空置商鋪比例仍然處于較低水平。
根據維也納商會(WKW)的最新數據,目前維也納有三百多個商鋪處于空置狀態。相比之下,2019年空置商鋪數量為470間,2015年約為500間。咨詢公司 Standort + Wien 每年對維也納各區的多條購物街進行分析,記錄商鋪空置情況。例如,在Favoritenstra?e,2023年底到2024年底期間,空置率從4.3%微幅上升到4.6%。
在第三區的Landstra?er Hauptstra?e,同期空置率則由5.8%降至2.4%,顯示出明顯的正向發展。在Mariahilferstra?e,空置率從6.1%降至5.4%,而第十二區的Meidlinger Hauptstra?e則從2.4%上升到4.8%。總的來看,根據 Standort + Wien 的記錄,在超過10萬人口的主要城市區域中,空置率基本保持穩定。
WKW 零售業負責人瑪格麗特·古姆普雷希特(Margarete Gumprecht)在接受奧地利媒體采訪時表示,維也納購物街區的商鋪空置比例在國際上算是比較低的。她強調,短期空置是正常現象,例如公司搬遷或商鋪正在翻修。
她指出:“臨時空置不意味著地段缺乏吸引力,而是行業組合更替的自然過程。”另外,并非所有看似空置的商鋪都可出租。WKW指出,從商鋪關閉到新店開張,整個過程平均需時15至20個月。
維也納經濟促進局多年來積極致力于活化空置商鋪和扶持小企業,以盡早防止商圈出現負面發展趨勢。該局為投資于街道一層店面的中小企業與社團組織提供資助。
從2021年至2024年,共有411家企業獲得總額約840萬歐元的資助。2025年截至目前,已有11家企業獲得30萬6380歐元支持。其他資助項目還包括為社區超市節能改造提供支持,以及對沿U5地鐵擴建線路上的小企業給予補助。
多家維也納城市規劃、文化領域及利益代表組織的專家合作提出了將空置商鋪用于文化用途的建議。其中包括,將空置的商業空間,尤其是原工業或辦公建筑,轉型為文化活動場所。
該倡議的目標是通過臨時使用方式推動公益、增強社會參與度,并發展充滿活力的社區。例如,自2022年以來,在第18區的前Semmelweisklinik醫院正在打造一個由社區自主管理的藝術與文化中心,為藝術創作、社會交流與政治議題的討論提供空間。
- THE END -
(以上內容由歐洲時報中東歐Tafart編譯,部分內容參考自ORF、奧地利《新聞報》《信使報》《奧地利報》《今日報》等,部分圖片來自新華社、APA及網絡,轉載請注明《維城》EuroNews)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