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收到喜訊,俄羅斯新提議遭婉拒,中方不考慮哈薩克斯坦管道。中方為什么婉拒了俄羅斯提出的新天然氣管道建設計劃?蒙古國又對中俄天然氣管道有什么新行動?
在4月15日,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張漢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進口商對俄羅斯液化天然氣興趣濃厚,預計2025年的對華供應量將顯著增長,或將超過2024年的水平。
當然,中國有意愿擴大俄羅斯的天然氣進口,中俄之間自然也需要有足夠的運輸管道。隨著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的全線貫通,有關“西伯利亞力量2號”的建設問題,自然而然進入了快車道。
按照中俄原本的計劃,“西伯利亞力量2號”應該從俄羅斯出發,經過蒙古國進入中國,不過由于蒙古國堅持“第三鄰國”的外交政策,與西方越走越近,該天然管道的建設工作,進度就慢了下來,中俄蒙三方也多次就相關問題進行了溝通。
在今年2月份,俄羅斯提出了一份新計劃,即這條新的天然氣管道將途經哈薩克斯坦,不再經過蒙古國。
該消息一出,可以明顯感受到俄羅斯對蒙古國的不滿,俄羅斯的這份新計劃,擺明了就是對蒙古國施壓的。
不過張漢暉大使這一次也明確表態,婉拒了俄羅斯的新提議。中方給出了兩個重要的理由:第一,通過哈薩克斯坦向中國輸送天然氣的管道已經存在,并且已經屬于超載運營的狀態,因此在此基礎上再建天然氣管道不現實。第二,中國在塔里木盆地、甘肅省和山西省也在開采天然氣,生產出來的天然氣同樣也是沿著這條路線輸送到東部地區,中俄的天然氣合作,當然不能跟中國自家天然氣企業搶生意。
正如中方所言,中俄的天然氣合作,主要是為了向東部地區輸送能源,如果從西部建設管道進入中國境內,等于繞了遠路,不僅建設成本上漲,運營成本也吃不消,這顯然并不是一個經濟實惠的方案。
對于蒙古國而言,中方的這番表態,可以說是天降喜訊。畢竟蒙古國的經濟發展滯后,本身也很需要增收的渠道,而中俄天然氣過境,不僅可以為蒙古國提供能源保障,還有大筆過境費用可以收取,對中俄蒙來說,可以說是三贏的交易。
不過俄羅斯的這份新方案,還是給到了蒙古國一定的壓力。如今,蒙古國方面也傳出了積極的信號。根據蒙古國政府新聞辦發布的消息,該國副總理賽·阿瑪爾賽汗對外宣布了中俄蒙天然氣管道的最新進展。據悉,該管道的經濟技術可行性研究報告已經獲批,并于2024年完成了設計圖案可行性研究工作,預計會在2025年第三季度啟動環境影響評估工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