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探索的道路上,科學家們又有了新奇且實用的發現!最近,一個研究團隊找到了把雨滴轉化為可用電能的奇妙方法,讓雨水這個常見的自然現象有了新用途。
傳統的水力發電依賴大量水流推動渦輪機運轉,所以只能在像河流這樣水源充足的地方實現。對于較小、流速慢的水流,科學家嘗試利用電荷分離來發電,讓水流過帶有導電表面的通道產生電能。但這個方法效率很低,因為電荷只在水接觸的表面產生。后來,科學家想用微納米級的通道增加表面積來提高效率,可通道太小,水難以流動,泵送水消耗的能量比產生的電能還多。
現在,由 Siowling Soh、Chi Kit Ao 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另辟蹊徑。他們設計了一個簡單的裝置:讓水從塔頂通過金屬針頭流出,形成雨滴大小的水珠,滴入一根 12 英寸(32 厘米)高、2 毫米寬的垂直聚合物細管。水滴在管子頂部碰撞,形成一種特殊的 “柱塞流”,也就是短水柱和空氣柱交替出現的狀態。當水在管子里向下流動時,電荷就會分離。研究人員在管子頂部和底部收集水的杯子里裝上電線,就能把產生的電能收集起來。
這個 “柱塞流” 系統可太厲害了!它能把超過 10% 的水流能量轉化為電能,相比連續水流,產生的電量多了 5 個數量級。而且,實驗中測試的水滴速度比雨滴慢很多,這意味著該系統完全可以用來收集雨滴的能量發電。研究人員還發現,讓水同時或依次流過兩根管子,產生的能量會翻倍。利用這個原理,他們讓水通過四根管子,產生的電能就能讓 12 個 LED 燈持續亮 20 秒。
這種利用雨水發電的方式不僅效率高,還簡單易操作、方便維護,特別適合安裝在城市的屋頂等地方,為城市提供可持續、低成本的清潔能源。該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中心科學》雜志上。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屋頂就能收集雨水發電,讓生活變得更加環保和便利!
參考資料:DOI: 10.1021/acscentsci.4c0211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