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的一位消息靈通人士表示,特朗普及其幕僚對俄羅斯提出的結束戰爭的條件感到意外。美國人還驚訝地發現,俄羅斯對澤連斯基或其英歐支持者毫不在意。
一、利雅得會談驚現"霸王條款":俄羅斯的"領土清單"比戰場胃口更大
CNN援引莫斯科消息源披露,在2025年2月18日的利雅得秘密會談中,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直接向美國代表團甩出"三必讓"清單:
1. 敖德薩+摩爾多瓦走廊:俄方要求烏克蘭割讓黑海明珠敖德薩,并打通從克里米亞延伸至摩爾多瓦的陸地走廊,徹底切斷烏克蘭與羅馬尼亞的陸上聯系。
2. 第聶伯河以東非軍事化:從哈爾科夫到扎波羅熱的廣袤區域,烏軍準軍事力量必須全部解散,僅保留警察維持治安。
3. 八個地區聯邦自治:雖然俄方未明確點名,但結合戰場控制區和歷史爭議,大概率包括頓涅茨克、盧甘斯克、赫爾松等已被俄軍實際控制的地區,以及克里米亞、塞瓦斯托波爾等敏感地帶。
更令美國代表魯比奧震驚的是,俄方全程未攜帶任何書面文件,反而要求美方"重溫2021年12月條約草案"——那份被北約拒絕的"安全保障協議",核心訴求是禁止烏克蘭加入北約并承認俄對烏東的"特殊利益"。這種"空手要地"的談判姿態,被《紐約時報》形容為"普京式羞辱:連投降書都要對手自己寫"。
二、烏克蘭的"去國家化改造":從主權國家到"警察聯邦"的魔幻蛻變
俄羅斯提出的"烏克蘭改造計劃"堪稱地緣政治的"弗蘭肯斯坦實驗"。
1. 軍事體系歸零
烏軍現役部隊將被裁撤90%,僅保留5萬人的準軍事力量和警察部隊,且武器裝備限制為輕武器。俄方特別強調,第聶伯河以東地區"絕不允許出現任何武裝力量",甚至連國民衛隊都要解散。這種"閹割式非軍事化",實質是將烏克蘭變為無國防能力的"中立緩沖區"。
2. 政治結構聯邦化
八個自治地區將擁有立法、稅收和警察控制權,中央政府僅保留外交和國防名義權力。更荒誕的是,俄方要求寫入憲法:"班德里分子(烏克蘭民族主義者)永遠不得執政",并賦予中央政府"緊急狀態下鎮壓街頭運動"的特權。這種設計被烏克蘭學者痛斥為"將烏克蘭肢解為八個親俄傀儡政權"。
3. 宗教文化再殖民
俄方要求烏克蘭東正教會"回歸莫斯科牧首區管轄",并停止一切"去俄羅斯化"教育改革。這與烏克蘭2024年通過的《精神獨立法》形成直接沖突——該法案已禁止與莫斯科有關聯的教會活動,并將圣誕節從東正教傳統的1月7日改為12月25日。宗教議題的博弈,暴露了俄羅斯試圖從文化層面徹底瓦解烏克蘭民族認同的野心。
三、美歐的"談判幻覺":當普京用二戰邏輯改寫21世紀地緣規則
俄羅斯的談判策略充滿歷史隱喻:
筆遞過來,簽不簽?
普京將特朗普比作1945年的杜魯門,暗示美國只需接受俄方條件,無需討價還價。這種"二戰式終戰思維"在利雅得會談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俄方既不解釋條件合理性,也不接受任何修正案,甚至連停火監督機制都拒絕討論。正如《經濟學人》諷刺:"普京要的不是談判,是烏克蘭在《波茨坦公告》上簽字。"
盟友價值清零
面對美國代表"如何處理歐盟關切"的提問,俄方直接回應:"我們只和能做決定的人對話。"這種對歐洲的無視,與2022年德國總理朔爾茨被排除在談判外的遭遇如出一轍。更致命的是,俄方要求美國"停止對烏軍援"作為談判前提,這等于強迫拜登政府公開承認"歐洲安全不如特朗普的政治遺產重要"。
北溪管道的沉默
值得玩味的是,俄方在談判中絕口不提北溪管道。結合2025年3月美國資本試圖介入北溪-2運營的傳聞,這種"戰略性沉默"可能暗藏交易:俄羅斯默許美國資本分羹歐洲能源市場,換取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讓步。這種"能源換領土"的算計,讓歐盟陷入"被美俄聯手收割"的雙重背叛陷阱。
四、特朗普的"筆"與澤連斯基的"刀":政治遺產與國家存亡的終極博弈
1. 特朗普的囚徒困境
對特朗普而言,這份協議是"歷史性政治遺產"與"戰爭擴大化風險"的艱難抉擇:
簽:可兌現"結束戰爭"的競選承諾,但將背負"出賣烏克蘭主權"的罵名,甚至面臨"通俄"彈劾風險。
不簽:俄方已明確表示"繼續打",戰場局勢可能升級為核威懾下的全面戰爭,特朗普將成為"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罪人。
2. 澤連斯基的亡國倒計時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陷入更絕望的境地:
接受協議:意味著承認"烏東四州獨立"、放棄加入北約、甚至可能被解除總統職務,成為烏克蘭歷史上最大的"賣國賊"。
拒絕協議:俄軍將發起更猛烈的攻勢,頓巴斯防線可能在三個月內崩潰,基輔面臨被圍困的命運。更殘酷的是,美國已暗示"將逐步減少軍援",烏克蘭可能淪為"棄子"。
3. 歐洲的戰略破產
歐盟的處境堪稱"三重悲劇":
安全依賴崩塌:俄方條件徹底否定北約東擴成果,歐洲安全架構面臨重構。
經濟利益受損:敖德薩和摩爾多瓦走廊的喪失,將導致歐盟黑海貿易成本增加30%,加劇能源危機。
政治權威掃地:美國繞過歐洲與俄密談,暴露了跨大西洋聯盟的脆弱性,歐盟"戰略自主"淪為空談。
五、魔幻現實的終局:當"和平"比戰爭更殘酷
這場看似荒誕的談判,實質是21世紀地緣秩序的轉折點:
規則顛覆:俄羅斯用"歷史權利"取代"主權平等",試圖恢復19世紀的"勢力范圍"邏輯。
聯盟重組:美俄幕后交易可能催生"新雅爾塔體系",歐洲和烏克蘭淪為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文明沖突:宗教、語言、歷史認同的撕裂,使俄烏矛盾從政治危機升級為"東正教文明與西方文明的對抗"。
正如《金融時報》的悲觀預言:"普京遞出的筆,蘸的不是墨水,而是烏克蘭的血。特朗普簽下的每一個字,都將成為21世紀地緣政治最黑暗的注腳。"
(素材來源:CNN、澎湃新聞、俄羅斯外交部、人大國發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