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理工大學校園內柚子花樹下,學生們俯身傾聽草葉摩挲的韻律……這不是文藝青年的即興創作,而是該校創新推出的“行走的美育課堂”生動場景。
據悉,江西理工大學自2022年出臺《美育浸潤工程實施方案》,明確提出“美育學分制”——每位學生必須修滿2學分美育課程方能畢業。此外,作為江西省率先將美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的工科院校,學校構建了“1+N”美育課程體系即1門《大學美育》必修課、N門特色選修課,并通過“自然+美學+人文”的創新模式,打破傳統美育的“圍墻”,讓美育從課堂走向天地,從書本融入生活。
“看這片樹葉的脈絡像不像一首無聲的樂章?”美育教師楊晶的提問,讓00后大學生們第一次用“美”的視角,重新打量熟悉的校園。教學樓弧線窗框與波浪形葉緣的“對話”草坪光影與青春臉龐的“邂逅”,都成為最生動的美學教材。近年來,學校將2000余畝校園轉化為“開放式美育實驗室”,通過“行走的美育課堂”,讓每片樹葉、每縷春風都成為教學素材。
學校美育系主任張素華介紹:“我們突破‘教室—講臺—課本'的傳統模式,讓每一片樹葉都說話,每一縷春風都授課。”
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生用3D打印技術復刻青銅器紋樣,將傳統工藝美學融入材料成型課程;機械工程學院的"自然齒輪"項目中,學生用花瓣拼出精密機械結構,實現工程邏輯與藝術審美的雙重突破……這種跨專業的創意碰撞正是學校“美育+”浸潤工程的縮影。
據悉,江西理工大學在全校層面構建了多層次的美育課程體系:即通過開設《藝術鑒賞》《美學基礎》《音樂欣賞》等通識課程,實現美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并推出“工程美學”“建筑藝術”等特色課程,以及系列品牌美育活動:如校園文化藝術節、科技美學展、紅色文化創意大賽等,讓美育從理論走向實踐;推進各類跨學科美育項目——各學院結合專業特色開展美育實踐,如冶金工程學院探索“金屬工藝美學”,建筑與設計學院組織“景觀設計”實踐,信息工程學院開設“數字媒體藝術”工作坊等系列美育必修與選修課程,使美育真正融入學科發展。
江西理工大學成立大學生素質教育中心的同時,還專門設立了美育浸潤名師孵化工作室。美育教學團隊以體育與藝術學院教師為核心,通過定期邀請省內外知名教授及藝術家授課,同時吸納稀土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的教授、博士等進行美育“跨界”教育。這種“三位一體”的師資結構,使美育課程既具藝術高度,又不失工科深度。
此外,學校結合紅色文化推出《中華古詩詞合唱音樂會》《黃河大合唱》《信仰如山,初心如磐》《中華古詩詞里的歌聲》《歌聲里的黨史》等課程,打造“藝術+思政”課程對美育困境進行“破局”,讓學生在藝術體驗中厚植家國情懷。
如今,江西理工大學正將美育與生態保護、非遺傳承等深度融合,打造具有理工特色的“大美育”體系。
傍晚時分的“春日影像課”上,夕陽為青春鍍上金邊。晨曦中的“自然節奏課”里,露珠滴落譜寫晨曲……這些充滿詩意的場景,正在重塑理工科院校的文化基因。“我們要培養的不是‘技術工匠',而是懂得用美學思維改造世界的創新人才。”江西理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黃志繁說。(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通訊員 黃麗娜 記者 甘甜)
作者:黃麗娜 甘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