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進中學綜合實踐活動工作,提升學生深度探究能力,完善管理體系與實施流程,健全保障機制,4月29日,區教委基教二科、體美勞科聯合北京教育學院豐臺分院課程中心、中學教研室在北京市豐臺區璞瑅學校組織召開專題工作培訓會。本次培訓會以“五育并舉、協同融合”為主題,通過學校經驗分享、相關負責人點評、專家講座等多個環節,生動展示了綜合實踐活動與學科教學、品德教育、勞動教育等方面的緊密融合與相互促進關系。
基教二科科長樊凌,豐臺分院課程發展中心主任劉婧,豐臺分院中教研副主任謝守成,豐臺教委體美勞科姚志強,人大附中豐臺學校黨委書記景晶,豐臺區璞瑅學校校長劉曉鷗,北京市第十八中學實驗學校校長丁長林出席會議。會議邀請北京市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北京市社會大課堂管理辦公室主任高付元進行專家指導。來自全區中學負責課程和德育的80名干部參加會議。豐臺教委基教二科王沁艷主持會議。
【活動時間】
中小學志愿時長活動
4月24日-5月5日(打卡截止)
識別二維碼加入活動
01
成果展示 經驗分享
景晶圍繞“從活動到生態,讓綜合實踐活動成為五育融合新支點”主題,從體系構建、路徑創新、資源聚合、評價變革、生態進化五個方面對人大附中豐臺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進行了介紹。同時提出了構建“大中小學實踐教育共同體”,建設“智慧實踐”云平臺兩大升級工程的未來工作方向。
樊凌高度肯定了人大附中豐臺學校以 “三個堅持”戰略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建設的工作成果,通過目標體系立體化、課程矩陣科學化、成長鏈條閉環化的頂層設計,構建“家-校-社-云”四位一體支持系統。創新三級聯動管理與雙導師制,實現從政策響應到生態構建的跨越。同時,樊凌提出未來可從技術賦能、協同育人、專業發展、課程轉化四大維度持續優化,為實踐育人提供示范范式。
【活動時間】
中小學志愿時長活動
4月24日-5月5日(打卡截止)
識別二維碼加入活動
北京市豐臺區璞瑅學校生物教師趙鑫和初三學生劉芷言介紹了學校組織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暑期科學考察活動的詳細情況,展示了在實踐活動過程中構建“行前課—實地科考—行后展示”的一體化項目式課程框架,通過“實踐—反思—傳播—優化”的閉環,跨學科融合實踐實現學生科研能力、社會責任感的雙重提升。劉芷言表示,通過此次科考活動,不僅在真實情境中完成了從 “發現問題” 到 “提出對策” 的完整研究過程,更在情感層面建立了對自然、社會與人類發展的深刻聯結。
劉婧圍繞區域中小學研學課程設計提出四點建議:一是明確課程目標,構建主題化課程體系,避免“只旅不學”;二是按學段分層設計內容,小學重感知體驗、初中重探究實踐、高中重思辨創新;三是創新實施方式,推動跨學科協同育人,以“項目式學習”為載體,探索跨學科整合,真實問題為導向設計項目;四是優化課程評價,關注學生實際獲得,采用過程性記錄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關注學生“知行合一”的表現。
【活動時間】
中小學志愿時長活動
4月24日-5月5日(打卡截止)
識別二維碼加入活動
丁長林帶領北京市第十八中學實驗學校歷史教師孫建蕊、生物教師李玉瑩介紹了學校“博文約禮,行知合一”育人理念,通過構建 “基礎、拓展、探究”三層綜合實踐課程體系,實現學科知識與真實問題解決融合,依托圓桌科學論壇、水資源科考等項目,聯合高校專家及家長導師協同育人。打造小初銜接貫通課程,助力學生知識、能力縱向貫通。說明了未來將優化課程架構,創新“高校+場館+學校”開放育人模式,讓學生成為問題解決者與未來創造者。
謝守成高度評價北京市第十八中學實驗學校的實踐探索,肯定了他們構建螺旋上升的課程體系。通過學科融合,打通“家校社”實踐場域。借助貫通培養,構建開放協同育人生態。同時重視成果落地,實踐與學業雙向賦能的工作亮點。同時提出要加強課程學習,保障實踐育人根基,凸顯學生主體,激發自主探究活力。特別強調了以 “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的方式,推動五育融合。
豐臺區第二中學德育主任吳云屹以“循成長脈絡,繪德育芳華”為主題,介紹了學校圍繞“成長”構建的德育工作體系。他將整個育人過程比喻成一棵樹的成長過程,以德育體系為“根系”,秉持 “溫度、寬度、深度、長度” 四度原則。以行走課程與勞動教育為 “枝葉”,融合思政、生涯、勞動等課程,設計了“紅色(理想信念)、黃色(傳統文化)、藍色(科技前沿)、綠色(自然生態)”四大課程,強化五育融合,構建貫穿小初高的成長脈絡,通過真實實踐培養有家國情懷、責任擔當的學生。
姚智強肯定了豐臺二中在德育與勞動教育的課程系統性和實踐創新性上的示范意義,肯定了“尚品耕讀園”“四色行走”等特色綜合實踐課程的參考價值。同時從評價體系、課程清單、職業體驗三方面提出了優化建議。
【活動時間】
中小學志愿時長活動
4月24日-5月5日(打卡截止)
識別二維碼加入活動
02
專家講座 路徑指引
成果展示與點評環節結束后,高付元以“實踐科學理念下的項目式教學”為主題作講座。他圍繞實踐科學理念下的項目式教學,提出以興趣為起點、以項目為載體、以跨學科融合為路徑、以真實問題解決為導向的教育策略。高付元給出了借助語文教學,設計趣味教學,明確實驗要點,培養科學興趣,組織交流學習,開展寫作教學,采用探究式學習,探索學科融合,組織校外實踐等多種教學方法與策略,讓在場的領導教師都深受啟發。
03
交流分享 領悟提升
首經貿附中 德育副校長 白麗紅
通過此次學習,我感到受益匪淺。高主任的講座內容豐富,亮點突出。從四個學校的老師、同學及專家的點評中也獲得了很多思考和啟發。我認為學校及老師要整合教育教學,形成一體化課程體系。同時調動學科老師優勢,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形成合力,助力學生學習成長,強調綜合實踐是全面培養學生的良好抓手,期待老師們進一步探索。
首師大附屬云崗中學 德育主任 任廷嘯
高主任精彩講座讓人感觸頗深,尤其是其中提到要讓學生到真實情境中學習。我們不僅僅是讓學生們在課堂上、在書本上、在視頻中去學習,更要走到大自然中,進行真實的學習。同時看到學生代表在集體調研探究后的自主學習表現,也引發了我對如何激發學生好奇心、想象力、創造力的思考。教育工作者應思考結合 AI 時代與數字化時代賦能學生學習,融合多學科來設計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
04
領導致辭 展望未來
樊凌進行總結發言。她強調了跨學科、全鏈條、全過程、真實場景中進行實踐活動設計的重要性,同時轉達了豐臺教委副主任曲兆軍從構建育人新格局、發揮課程常態研訓作用、依托競賽展示交流、樹立“全面育人觀”四個方面對未來工作提出的要求。強調區教委要統籌協調,學校要整合資源;積極開展課程研訓,促進學科深度融合;構建成果孵化推廣機制,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聚焦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以此培養具有創新實踐能力和高度責任感的時代新人。
掃碼進群看看鄰居都在團什么?
關注“豐臺小Q”視頻號
看更多豐臺新鮮事兒
吃喝玩遍豐臺
■說明:本文由家住豐臺編輯發布,轉載或摘編須注明出處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侵權,請聯系刪除
■來源:豐臺教育
■本號法律顧問:北京市恒略律師事務所,咨詢微信:jwbei2
======= 豐臺人的鄰友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