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福15歲成了孤兒,一腳踩進命運的泥里。
是嫂子把自己的嫁妝賣了,把他從輟學邊緣邊拉回來。
幾十年后,他成了比亞迪的掌門人,身家千億,卻始終把嫂子放在心尖上寵。
別人只看他如今有多成功,他卻只記得,風雨里是誰為他點過一盞燈。
嫂子撐起一片天
王傳福1966年出生在安徽五河縣一個普通家庭,家中排行最小。
命運對他并不寬容。13歲那年,父親病逝,家里本就捉襟見肘的日子變得更加困難。
沒過兩年,母親因積勞成疾也離世。
他在15歲那年徹底成了孤兒。
真正把他從泥潭中拉起來的,不是親生父母,而是他的嫂子張菊秀。
張菊秀剛嫁進王家不久,生活條件艱苦,還沒來得及感受到婚后甜蜜,就迎來一連串沉重打擊。
丈夫王傳義為了支撐這個家,外出打工,她則一個人扛起整個家庭,帶大小叔子王傳福。
最讓人動容的,是她為了供王傳福繼續學業,賣掉了自己的全部嫁妝。
那時的農村,嫁妝幾乎是女人一生最體面的東西,哪怕日子再難,也很少有人愿意動它。
一個15歲的少年,因為嫂子的撐持,沒有掉進命運的黑洞,而是被牢牢托住,從此走上一條改變命運的路。
艱難求學路上的技術種子
嫂子的這份付出沒有白費。
王傳福讀書特別刻苦,高中畢業后考入中南礦冶學院,也就是現在的中南大學,選的專業是冶金物理化學。
這聽起來很冷門,但當時中國正處于技術追趕階段,他下定決心要靠技術改變命運。
大學期間,王傳福就顯現出對電化學、電池原理等領域的濃厚興趣。
他常在實驗室泡到深夜,把舊電池拆開研究,把教材翻來覆去看。
他不是為分數,而是想搞明白“電”到底是怎么回事。
畢業后,他順利考上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的研究生。
在這段科研生涯中,他接觸到了更多先進技術,也逐漸意識到國外電池企業幾乎壟斷全球市場。
而中國還只能依賴進口。
這個現實讓他心里生出一股勁兒:我們也能做出自己的電池。
這顆“技術強國”的種子,從此深深埋在心里。
創業起步比苦還苦
1995年,王傳福辭去了研究所的“鐵飯碗”,帶著從親戚朋友那里東拼西湊借來的250萬元,創立了比亞迪。
當時的比亞迪,不過是深圳一間小廠房,十幾號人,幾臺從廢品市場買來的舊設備。
一切要靠他自己,白天跟工人一起搬貨、試驗材料,晚上拉著樣品上門談訂單。
他最難忘的,是剛創業那年,有一次為了送貨趕進度,他親自開小卡車運電池設備,不慎在高速上甩了出去,機器砸壞了,幾萬元全打了水漂。
那時,公司賬上連發工資的錢都湊不齊,他站在路邊,忍了好久才沒掉眼淚。
就是在這樣的艱難中,他和團隊堅持了下來。
他們不斷研發工藝,改進流程。
用三年時間,讓比亞迪打破了日本、韓國企業對鎳鎘電池市場的壟斷,到2000年,已經做到全球前列。
在質疑聲中進軍汽車行業
2003年,王傳福做了一個更大膽的決定:造車。
他出資2.7億元收購了西安秦川汽車公司。
這在當時被視為“腦子發熱”,電池做得好好的,為什么去碰汽車?
同行冷嘲熱諷,甚至有投資人放話:“你再不收手,我就拋光你的股票。”
但王傳福看得更遠。
他認為,電池只是第一步,電動車才是終極目標。
他深信未來一定是新能源汽車的時代。
事實證明,他賭對了。
2008年,比亞迪F3銷量超過合資品牌,打破了國產車“低質低價”的固有印象。
隨后,插電混動、純電車型逐步推出,比亞迪成為新能源技術的領頭羊。
即使在2020年前后全球供應鏈緊張,比亞迪依然穩住了生產節奏,還開始自研芯片、電機等關鍵零部件,徹底掌握了核心技術。
知恩圖報寵嫂成“公主”
在他事業成功后,王傳福將哥哥嫂子接到深圳居住,并安排他們在比亞迪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條件。
他曾為哥哥嫂子在自己住處對門安排住房,方便照顧,生活上盡可能周到照應。
據報道,在嫂子六十大壽時,王傳福曾當眾下跪,表達感激之情。
這一行為并非炒作或情懷營銷,而是他對家庭恩情的真誠回報。
對一個15歲失去雙親的孩子來說,嫂子給予的那份支持和堅持,是他人生轉折的關鍵所在。
王傳福很少在媒體上提及家庭,但他通過實際行動,一直默默回饋著哥哥嫂子的養育之恩。
他不是在講情懷,而是在還一個“家庭債”。
他沒忘,也不允許自己忘。
王傳福的人生,不是簡單的草根逆襲,而是技術、親情、責任共同成就的樣本。
他沒用熱血勵志的話語來包裝自己,卻用一步一個腳印、一個選擇一個回報,把命運的天平從傾斜扳正。
他是中國新能源的一張名片,更是“感恩文化”的活體教材。
文/編輯:千尋小百科
中國青年雜志:2007-01-05《王傳福:從農家子弟到“汽車之子”》
重慶商報:2023-05-12《擊鼓傳福:早年父母雙亡, 嫂子賣嫁妝供他求學 ,辭職創業成功,滴水之恩他涌泉相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