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建三(河北懷來)
2025.04.16清晨,我在堿灘的池塘里,記錄到一只珍稀水鳥——白腰杓鷸的身影,它和一群反嘴鷸混群棲息,以前從未見到過,這標志著該物種很有可能成為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鳥類記錄中的新成員。
白腰杓鷸不僅在我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占據二級保護的尊貴地位,還因其瀕危狀態而登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被歸類為近危物種。
白腰杓鷸的名字恰如其分地描繪了它的外觀,上體覆蓋著淡褐色的羽毛,其間點綴著黑褐色的縱斑,宛如一幅細膩的自然畫卷,腰部則是一抹醒目的潔白,飛行時尤為引人注目。
這種修長的涉禽有著模特般的姿態,近六十厘米的體長幾乎全被雙腿與喙占據,灰褐色的羽衣在晨光里泛著珍珠母貝的光澤,像被晨風揉碎的浪花凝固在羽毛里。
令人贊嘆的是白腰杓鷸喙部的精妙設計,不僅長度驚人,可輕易超越其頭部三倍有余,而且形態細長并優雅地向下彎曲。這樣的生理結構,賦予它探索自然深處奧秘的能力,無論是松軟的泥土還是隱蔽的巖石縫隙,都難逃它那精準而有力的喙尖。
它們的喙堪稱自然界的精密儀器,近二十厘米的弧形長喙微微下彎,尖端布滿敏感的神經末梢,能在淤泥中精準定位藏于十厘米深的沙蠶與甲殼類。
它們利用那長而略彎像勺子一般的喙部,精準而從容地捕獲水中的獵物。這一幕幕畫面既顯露出它們的生存智慧,又透露出難以言喻的悠閑與酷勁,讓人不禁為之贊嘆。
那細長的喙輕輕探入水中,像是在與水中的小生物們低聲交談。陽光灑在水面上,將它的身影映照得分外清晰,仿佛一幅靜謐的畫卷。
白腰杓鷸的站立姿態格外優雅,仿佛一位舞者在水中央翩翩起舞。它的專注與沉穩,讓人感受到一種來自大自然的寧靜與和諧。
棕色與白色相間的羽毛,在陽光下閃爍著柔和的光芒。倒影隨著細微的漣漪輕輕晃動,每一道淺痕都在訴說著生態的微妙平衡。
從另一個角度望去,白腰杓鷸的身影依舊清晰可見。細長的腿與彎曲的喙,構成了它獨特的形象。清澈的水面將它的倒影完美呈現。
它面向右側,頭部微微抬起,似乎在觀察周圍的環境或是尋找食物。這種姿態,讓人感受到一種來自大自然的寧靜與和諧,仿佛時間在這一刻靜止。
在鷸科鳥類中,最具辨識度的莫過于杓鷸屬成員。它們以那細長且巧妙彎曲的喙部著稱,這一獨特構造使得它們能夠輕松地從泥沙深處挖掘出貝類、螃蟹及泥鰍等美味佳肴。
白腰杓鷸的存在,是濕地生態環境健康與否的重要風向標。它們的種群數量、分布范圍及生活狀態,直接反映了濕地生態系統的整體狀況。
作為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路線上的常客,這些長喙行者每年要跨越數千公里。繁殖季的北極苔原是它們的故鄉,而此刻的官廳水庫濕地將要成為它們安家落戶的繁殖地。
白腰杓鷸在我國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吉林及遼寧東部為夏候鳥,越冬于我國長江中下游和東南沿海各省。這些執著的旅者用長喙丈量著灘涂的肥瘦,也用遷徙的軌跡勾勒著地球的輪廓,讓人類得以在它們的翅膀下,看見自然最本真的脈動。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承擔起保護白腰杓鷸及其棲息地的責任,為白腰杓鷸營造一個安全、適宜的生存環境。保護野生動物,維護生態平衡,不僅關系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也是衡量一個 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城市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白腰杓鷸很有可能成為我們這里的夏候鳥,讓我們攜手努力,讓這些鳥類成為官廳水庫濕地生態系統中永恒的精靈!
2025.04.17
編輯:牛義信/夏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