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友們好,今天咱再講一講逐月安置這個事兒。為啥有些戰友不看好逐月安置呢?原因大概有這么四個。
逐月安置是2021年底出臺的政策,有人說它是自主擇業的替代品,其實它跟自主擇業差別還挺大。雖然有些戰友對逐月安置不太滿意,但對咱們軍士這個群體來說,它也是個不錯的政策。畢竟政策一出,有人歡喜有人愁嘛,不過國家有國家的考量,咱們只能在現有情況下聊聊逐月安置。
為啥有的戰友不看好逐月安置呢?我分析了一下,主要有這幾方面原因。第一,就是退役金領取比例的問題。逐月領取退役金是60%,而自主擇業能拿到80%以上,這一下子就差了20多個百分點。就算立功了,逐月領取退役金,一個三等功才加2%,兩個三等功也就4%;可自主擇業呢,一個三等功就能加5%。這么算下來,自主擇業的退役金比例比逐月安置高太多了,能高出30%以上。就拿我西藏的很多戰友來說,大部分自主擇業的戰友領取退役金的比例都比較高。
第二個不看好逐月安置的原因,就是選擇這個安置方式后,跟自主擇業相比,養老和醫療保險得自己掏錢。在逐月領取那60%退役金的基礎上,還得額外支出這筆錢。
比如說,你以為逐月安置每個月能領8000塊或者6000塊,結果光養老醫療保險個人就得承擔1000多塊。可自主擇業的戰友就不用操心這個,他們退役金比例高,而且終身都有,醫療保險個人也不用出。
當然,自主擇業的戰友也可以額外買養老保險增加收入。而選擇逐月領取退役金的戰友,考慮到退休后退休金比較低,一般很多人都會自己買養老保險。所以說,養老和醫療保險個人承擔的費用比較多,這是大家不看好逐月安置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三個原因,就是退休后,逐月安置的退役金會大幅縮水,只保留退休前當月退役金的20%到25%。雖說還有養老金和職業年金,這三部分加起來,跟自主擇業比還是有不小的差距,跟退休的公務員比也差得挺多。有些戰友就覺得,自己付出那么多,得到的卻不太成正比,所以不看好逐月安置。但咱也得知道,公務員從轉業安置開始一直干到退休,可咱們選擇逐月安置后就不工作了呀。
最后一個不看好逐月安置的原因,就是人際關系方面。這跟自主擇業有點類似,很多自主擇業的戰友回到地方后,啥事也不干,就專心帶孩子。
選擇逐月領取退役金后可能也這樣,剛回到地方,每個月能領不少錢,高不成低不就的,做生意怕虧本,打工又覺得丟面子,很多事都不愿意干,也不愿意去拓展人際關系,跟轉業安置相比,感覺平臺低、人脈窄。
所以啊,大家不看好逐月安置,主要就是因為這四個原因:退役金比例比自主擇業低很多、養老醫療保險得個人承擔、退休后退役金大幅縮水,還有人際關系相對比較窄。戰友們對逐月安置這事怎么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