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美國媒體發現,在美國特朗普政府無視國際貿易規則,胡亂給中國產品加征了巨額關稅后,不少美國消費者為了對沖關稅的壓力,已經開始繞開美國的零售渠道,想直接找中國工廠直購產品了。
與此同時,一些中國的工廠以及跨境電子商務從業者,也看到了這一契機,與美國消費者上演了一場“雙向奔赴”。
美國彭博社的一篇報道就介紹說,在美國熱門的短視頻社交平臺上,不少美國消費者最近就刷到了來自中國的一些廠商開設的賬號,向他們喊話,希望他們直接從工廠購買消費品的內容。
這些賬號的視頻不僅表示他們能夠以遠低于美國品牌零售價的價格,向美國的消費者出售與這些產品沒什么差別的服裝等消費品,一些賬號還展示了他們工廠的情況,并給出了網頁鏈接,供美國消費者選擇和下單。
圖為美媒報道截圖
彭博社指出,這些視頻其實早在今年3月就出現了,但在特朗普政府持續對中國揮舞關稅大棒,對美國很多消費品的供應鏈造成了嚴重擾亂后,美國消費者的擔憂情緒被平臺的算法敏銳地捕捉到了,從而令這些推銷中國工廠直銷的內容,一下子獲得了大量熱度。
彭博社認為,這一方面反映出美國和中國民間對白宮做法的普遍不滿,另一方面也說明中國現在有更多有效的渠道可以直接接觸到普通美國人了。這家美國媒體還同時提到小紅書目前也開始在美國的年輕人中受到歡迎。
而除了彭博社,美國“商業內幕”網站也在其一篇最新報道中提到了類似情況。
這篇報道的切入點,是一個面向美國消費者、以批發價向他們出售中國廠家直銷產品的跨境電商的app,而且該app上還有很多折扣優惠可以享受。報道稱,最近幾天這個app的下載量已經迅速攀升到了美國手機應用商店中免費app的第二名。
跨境電商app敦煌網的下載量已攀升至美國手機應用商店中免費app的第二名
鑒于這個跨境電商app多年前就已經上線,其背后的公司更是在2004年就成立了,“商業內幕”網站認為,這個中國app如今在美國的走紅,是美國對中國不斷加碼的關稅所致。
最后,彭博社采訪的一位商業領域的專家認為,這一現象說明美國的關稅大棒導致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正在發生一個根本性的變化,美國消費者可能不再需要那么多中間商和貿易公司去為他們選品了,因為貨源直接開源了。
一位從事跨境貿易的人士也對耿直哥表示,如果美國消費者能直接接觸到可靠的中國廠家及其貨源,那么在關稅如此過分的情況下,與其再去支付幾倍于出廠價的零售價,美國人確實會更有意愿從廠家直接購買。
延伸閱讀
北京時間4月9日,美國所謂的“對等關稅”正式生效。此后數日,在經歷了政策的幾度反復后,特朗普政府對我國輸美商品加征的關稅,一路漲到125%。
4月10日,晚上7點剛過,義烏雞鳴山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里便傳來陣陣響亮的西班牙語朗讀聲,讓人感覺仿佛置身中小學課堂。每周四,在這里舉辦的公益西語角活動如常舉辦,100余位學員共聚一堂。學員中,超過六成是義烏當地的商戶,并且幾乎清一色都是老板娘。
作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義烏這個“世界小商品之都”被視作某種具有象征性的觀察對象,吸引了眾多外界目光。
面對美國政府的“關稅大棒”,當下的義烏究竟作何反應、又打算如何應對?
對于這些問題,活躍在此地的外貿生意人無疑最有發言權——
并且,根據經驗,這事兒得問老板娘。
“對等關稅”生效次日,記者來到了義烏。這片小商品海洋遠比想象中平靜,同樣平靜的,還有身處其中的老板娘。和往常一樣,她們依舊忙著自己的事情,包括但不限于料理自己家的日常生意,以及參加每周四晚上的西班牙語學習。
義烏國際商貿城 鞏持平 攝
硬碰硬
最近這幾天,聶自勤的微信朋友圈只有一個主題:清倉。
聶自勤是記者在義烏的老熟人之一。她的鋪面位于義烏國際商貿城一區,主營面具等萬圣節裝飾品。這門生意,聶自勤已經做了將近20年,美國一直都是她的主戰場,占到出口銷售總額的近一半。
2019年初,記者第一次采訪聶自勤。彼時,中美之間的第一輪貿易戰已經打響。 在那次采訪中她告訴記者,此前一年,自己的生意并未受到太大影響,產品在美國市場賣掉了300多萬元。
這一次,情況有所不同。聶自勤說,往年此時正是最忙的時候,一年的訂單已經基本敲定,要開始陸續安排生產和發貨。但是眼下,不僅美國方向的新訂單寥寥無幾,還有不少客戶提出取消既有訂單。掏出手機,聶自勤向記者展示了自己與外貿公司的聊天記錄:先暫停未生產的貨物,盡快與國外客戶商討后續具體措施。
“他們不要,我們就不造。還能怎么辦?”聶自勤說。
125%的關稅,最終會反映在超市貨架的價簽上。美國采購商擔心提價后終端市場的銷路,聶自勤更是不愿為了這荒唐的關稅買單,出貨價格沒有再降的可能——既然雙方都覺得是賠本買賣,那么這生意不做也罷。
起初,聶自勤也頗為焦慮。她說自己一度不敢看新聞,不然“晚上睡不著”。如今靴子落地,聶自勤反倒覺得釋然了:無論如何,生意總是要繼續做的。丟了美國市場固然肉痛,但是歐洲市場的基本盤還在。更何況,她還有轉型的空間。
不破不立。聶自勤發布在朋友圈的一系列小視頻里,萬圣節面具鋪了一地,畫外音則都是再簡單不過的四個字:現貨處理。這些視頻既是外貿生意人及時止損的自救,亦是義烏老板娘決定破釜沉舟的信號。聶自勤表示,她計劃把今年經營的重心轉至中國傳統節慶用品。去年,她就已經有所嘗試,市場反響不錯。接下來,她還將投入更多精力與資源,潛心進行新產品的研發。
“接下來換個賽道跑。”在微信朋友圈里,聶自勤這樣寫道。
中國義烏國際商貿城1區市場,聶自勤坐在她的店鋪里 于量 攝
在國際商貿城二區做五金工具生意的另一位老板娘汪楠,則顯得更為篤定。手握自有品牌,汪楠的產品行銷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美國市場同樣是大頭。
就在最近幾天,汪楠的一位美國代理商剛在她這里下單補了庫存。這家開設在美國東部的品牌門店,目前仍在正常上新和出貨。同時,代理商還打算進一步擴大經營規模,對店面進行整體升級。至于產品的零售價,那自然是要全線上調的。
汪楠的話說得很直接:“我們是不可能降價的。關稅只能讓美國的客戶和消費者來承擔。”
1月20日,特朗普正式開啟第二任期。2月,汪楠就飛到美國調研市場,為未來可能出現的不利局面提前制定好應對策略。一趟跑下來,汪楠心里有了底:在零售市場,自家的產品相比當地品牌,價格和質量優勢明顯。對于經銷商來說,即便算上關稅成本,利潤空間依然可觀。
在江蘇丹陽等地,汪楠有多家合作的代工企業。在她看來,依托長三角地區完備的供應鏈體系與強大的制造業能力,以義烏為起點走向全球市場的國產五金工具,在成本和質量把控方面已經堪稱極致:“比如我們的水泵工廠,流水線上幾乎看不到工人,都是最先進的機械臂在工作。不僅生產成本更低,質量把控也更精準。國外客商來廠里參觀,都覺得大受震撼。”
汪楠的另一份底氣則來自品牌的力量。在五金工具行業摸爬滾打了20多年,她的生意始于代銷和貼牌。2020年,全球疫情爆發,原先的生意模式受到不小沖擊。 同樣懷揣著不破不立的信念,汪楠開始謀劃轉型:“2022年,我們來了一場大換血。換了店面,打出了自己品牌。原先賣的便宜貨全部砍掉,一個不留,統統換成質量最高的高端產品,客戶也重新發展。”
靠著品牌出海,汪楠成功撬開了高端市場,在美國市場銷售位居前列。汪楠認為,手握品牌就意味著手握主動權與定價權,因此便無懼外部壓力:“只要品牌和產品過硬,這個世界上就終歸有我們的市場。”
義烏國際商貿城內部 于量 攝
沒感覺
“沒啥感覺。”這是記者在義烏采訪時,從受訪者口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
4月7日,浙江中國小商品城集團回復投資者稱,公司認為此次關稅政策調整對整體業務無實質性影響,對義烏出口影響有限。
小商品城集團表示,2024年對美出口主要集中在紡織服裝、輕工商品和機電商品,輕工商品中以玩具、圣誕用品、小家電等日用消費品為主,該類商品美國本土人工、倉儲等成本占終端售價比例較高,加征關稅后仍具有價格優勢。
目前,義烏國際商貿城有3000余家商戶參與對美貿易,其中直接開展對美貿易的商戶為100余家,商戶普遍表示可通過商品漲價、提高產品附加值、優化生產流程、增強企業自身競爭力等方式來降低影響。
發生在義烏國際商貿城里的外貿生意,美國并不是唯一的主角。“我們的產品又不是給美國客戶量身定制的,不賣美國,我還可以賣給其他地方客戶。”汪楠說,“東邊不亮西邊亮,義烏的小商品從來都是賣全球。”
王許雪的毛絨玩具生意做了20多年,去年銷售額上億元,其中外貿貢獻近八成。商貿城里這爿不過6、7平方米的小小鋪面背后,是王許雪自營的工廠和一整個研發、銷售團隊。談起關稅戰,王許雪有她的判斷:“整體訂單絕對不可能大面積下滑。物美價廉是義烏小商品最大的招牌。放眼全世界,只有在義烏,才能找到最具性價比的貨。”
事實也的確如此。最近這段時間,王許雪手上的訂單數量不降反增,其中既有歐美的老客戶返單,還有大批來自非洲與東南亞等新興市場的訂單——甚至,美國的訂單也依然還在照常發貨。只是對方一再叮囑,箱子一定要“打緊些”。
“毛絨玩具屬于‘拋貨’,體積大。現在不少訂單走的是空運,包裹的體積縮小了,能節約不少運費。”王許雪解釋。
若是未來美國的生意徹底停擺,打算如何應對?不等記者開口問,王許雪自己給出了答案。采訪中途,一位主營美國市場的外貿公司采購員上門選貨。閑談中,來者不無憂慮:“關稅砸下來,以后美國的生意就不好做了。”王許雪聽完只是笑笑,接下來說出的話與汪楠幾乎如出一轍:“生意本來就是面向全世界的,一個國家不行,我們還有好多個國家的市場能賣。”
義烏國際商貿城內有不少顧客 于量 攝
做全世界的買賣。這一點,是義烏老板娘關于生意的基本共識。
賣了30來年體育用品的周堅,倒是直到這幾年才剛剛開始涉足外貿領域。周堅告訴記者,在經歷了去年的“奧運行情”后,今年的外貿生意熱度依舊,起步相當不錯。若是延續當下的勢頭,甚至可能取代她做慣了的內銷成為生意新的重心:“國內市場現在‘卷’得厲害,反而是外貿更好做些咧。”
周堅說,在商貿城,家家戶戶多少都會做點美國的生意。即便未必直接與美國采購商對接,通過外貿公司的居間操持,仍有部分產品可能會銷往美國市場,但是,這類生意通常體量有限。就拿周堅自己的生意來說,去年經手的美國訂單不過零星幾單,她甚至不記得確切數字。況且,周堅主營的乒乓球和羽毛球產品,本就不對她口中那些“老美”的胃口。
“訂單沒了就沒了,生意總體不會有什么影響。”周堅說。
相比之下,周堅更在意那些來自中亞和海灣國家的客戶。他們不僅是周堅的銷售主力,更是十足的“高凈值客戶”。如何留住老客戶、發展新客戶,遠比花功夫關心所謂的“對等關稅”更現實、更迫切。提起年初敲定的一筆大訂單,周堅眉飛色舞:“那幾個中東客人談起生意爽氣得很。報價一百多美金一件的比賽定制用球,拿起貨來都不帶猶豫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