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圖查看詳情
日前,工信部公布強制性國家標準GB 38031-2025《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將于2026年7月1日起開始實施。
據了解,本次修訂進一步明確待測電池溫度要求、上下電狀態、觀察時間、整車測試條件,技術要求從此前的著火、爆炸前5分鐘提供熱事件報警信號等,調整為不起火、不爆炸(仍需報警),煙氣不對乘員造成傷害等;新增底部撞擊測試,考察電池底部受到撞擊后的防護能力;新增快充循環后安全測試,300次快充循環后進行外部短路測試,要求不起火、不爆炸等。
此外,修訂版本明確本標準適用于電動汽車用動力電池,即非驅動類電池不適用;完善絕緣電阻要求,增加包含交流電路電池系統絕緣電阻要求;提升擠壓測試要求,增加絕緣電阻相關判定條件。
都市快報一直關注新能源汽車使用安全問題。從去年開始針對深圳地下車庫負四層以下禁止充電、浙江消防針對新能源汽車地庫起火實戰演練最新戰法,都進行了連續報道。
今年3月29日,一輛小米SU7汽車在樅陽高速發生碰撞后爆燃,造成車內3名女生身亡,也引發了全國的關注。
這次動力電池強制新國標,對新能源汽車用車安全意味著什么?
昨天,快報記者專訪了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高級專家趙志偉博士。
據介紹,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的專家曾參與了2025版新國標的制定。
新國標全面提升安全標準
從“逃生時間”變為“絕對安全”
要求乘員艙內不得出現可見煙氣
趙志偉博士向記者介紹,2025版新國標最主要的修改點之一,是對于熱擴散測試的修訂。
2020年工信部發布的GB 38031—2020《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是我國電動汽車領域首批強制性國家標準之一,與其相比,2025版新國標提高了熱擴散測試等試驗項目技術要求。
熱擴散安全要求全面升級,安全標準從“逃生時間”變為“絕對安全”。
2020版國標要求電池熱失控后5分鐘內不起火、不爆炸(需提供報警信號),2025版新國標則要求觸發單體熱失控后,電池包或系統需在至少2小時觀察期內不起火、不爆炸,且所有監測點溫度≤60℃。
趙志偉博士說,這一變化,將電池的安全防線從被動逃生轉向主動風險阻斷,要求電池系統具備多層級熱失控防護能力。
其次是煙氣控制強化。
2025版新國標新增規定,在熱失控報警信號發出前、后各5分鐘內, 乘員艙內不得出現可見煙氣 ,以避免乘員因吸入有害氣體造成二次傷害。
另外,新國標還新增了電池底部撞擊測試、快充循環后安全測試。
重點考察電池底部受到撞擊后的防護能力,要求無泄漏、外殼破裂、起火或爆炸現象,且滿足絕緣電阻要求。
趙志偉博士介紹,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底部撞擊導致動力電池起火的事故時有發生。
目前行業內廣泛認可的底部碰撞工況分為兩類,刮底和托底。
刮底工況對應車輛正面撞擊障礙物的場景,托底工況主要是對應飛石、地面障礙物等異物從車輛下方撞擊的場景。
另外,新國標在電池快充技術上,新增了快充循環后安全測試——電池在300次快充循環后,進行外部短路測試,要求不起火、不爆炸。
根據標準實施時間表,新申請的車型于2026年7月1日起執行新標準,已獲批車型過渡期至2027年7月1日。
行業調查:已有78%的企業
具備“不起火、不爆炸”技術儲備
2019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全國率先建立了新能源汽車火災事故報告制度。
截至2024年6月,我國實施新能源汽車召回387次,涉及車輛約701.7萬輛,其中涉及動力電池可能導致火災風險的召回有65次,涉及車輛44萬輛。
自2019年至2024年9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共收到新能源汽車火災事故報告1630余例。
因此,對于2025版新國標的出臺,多位從事電動汽車行業的人士表示,肯定是好事。
“以前的標準是規定了用戶脫困時間,而新標準直接要求熱擴散不起火、不爆炸,這對消費者來說,是很大的安全保障。”
快報記者注意到,工信部關于2025版新國標公布的編制說明中指出,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快速增加,電動汽車起火事故仍時有發生。
通過對近年來電動汽車安全事故的經驗總結,有必要修訂完善GB 38031《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進一步提升安全要求。
編制說明強調,“筑牢動力電池安全底線,維護消費者生命財產安全”。
其中還提到,從行業調研問卷反饋情況顯示,截至2024年2月,已有78%的企業具備“不起火、不爆炸”技術儲備。
基于上述情況,研究組一致認為,將熱擴散要求提升至“不起火、不爆炸”具備技術可行性。
固態電池等新技術可能迎來利好
業內人士指出,2025版新國標的升級,標志著中國動力電池安全進入“零容忍”時代,預計將推動行業集中度提升,加速固態電池等安全技術的商業化進程。
相較于傳統液態鋰電池,固態電池的安全性被認為有顯著提高。
固態電池采用固態電解質徹底取代液態電解液,從根本上消除了傳統鋰電池因電解液易燃性導致的燃燒或爆炸風險。 固態電池在極端場景下,即使遭受穿刺、擠壓或剪切破壞,固態電解質不會像液態電解液一樣泄漏或揮發,避免了可燃物暴露引發的連鎖反應。
另外,固態電解質的分解溫度可達400℃-1000℃,高溫下仍能保持穩定。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表示:“在理想狀態下,固態電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長壽命等顯著優勢。”
今年2月15日,在第二屆全固態電池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歐陽明高表示,當前全固態電池的技術路線,要聚焦以硫化物電解質為主體電解質,以能量密度400瓦時/公斤、循環壽命1000次以上為性能目標,確保2027年實現轎車小批量裝車,2030年實現規模量產。
趙志偉博士向快報記者表示,關于固態電池的發展時間線,當前行業內的預期比較一致——
2027年是示范應用階段。比如用50輛或100輛安裝固態電池來跑專車,作為示范性車輛。
2030年左右,可能才能真正實現量產,具備大規模裝車水平。
雖然2030年具備大規模量產裝車水平,但還要綜合考慮成本因素,慢慢把滲透力逐漸提升,應該還是需要很長一個過程。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程瀟龍
編輯 成嘉怡
審核 毛迪 王晨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