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局勢再掀波瀾,兩岸軍機在金門發生對峙,大陸軍機直接發出開火警告,另一邊,臺軍內部已傳出投降聲音。那么,相關情況具體如何?臺軍的舉動又傳遞出怎樣的信號?
據臺媒報道,4月16日前后的兩天內,解放軍出動10架次戰機、7艘艦艇在臺海周邊活動,而金門空域成為焦點,解放軍戰機通過無線電向臺軍機發出明確警告:“你已進入我火力范圍,立即調轉離開,否則后果自負!”這一警告直接劃定了軍事行動的底線,表明大陸對金門空域的實際控制力。
面對警告,臺軍機以所謂的“例行訓練”為由回應,臺防務部門隨后宣稱解放軍“威脅區域和平”,并揚言已提升戒備等級,啟動??章摵献鲬饳C制。然而,臺軍的吹噓與實際情況形成鮮明對比。
例如,臺軍在金門部署的主力戰機仍是上世紀80年代研發的“IDF”輕型三代機,而解放軍在福建方向已列裝殲-10C、殲-16等四代機,甚至可隨時調動殲-20五代機支援,裝備代差與數量劣勢讓臺軍的“強硬表態”顯得蒼白無力。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對峙事件發酵的同時,臺軍內部接連爆出丑聞,多起報道顯示,臺軍有官兵拍攝手持五星紅旗的“投降影片”或泄露軍事機密。根據披露,就在近日,有至少5名臺現役軍人錄制效忠對大陸的宣言,甚至喊出“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等口號。
事實上,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也不難理解,一方面,從軍事部署看,臺軍的防御體系存在明顯漏洞。金門地區僅部署老舊“IDF”戰機,而先進的美制F-16則集中于本島機場,顯見其認定金門“易攻難守”。反觀解放軍,福建方向的火箭軍部隊可覆蓋臺全境,航母山東艦更在臺東海域實施常態化巡航,形成??樟Ⅲw威懾。
另一方面,雖然臺當局寄希望于外部干預,但現實殘酷。美國雖然頻繁對臺軍售,卻從未承諾直接軍事介入。就比如此前美菲聯合軍演期間,解放軍萬噸驅逐艦貼身監視美航母,迫使演習僅2小時便草草收場,此類案例表明,外部勢力在臺海沖突中的實際作用有限。
再加上賴清德當局的“倚美謀獨”策略本質是政治投機,但特朗普政府卻多次暗示可將臺灣作為“交易籌碼”,這種戰略不確定性讓民進黨當局倚靠的“安全承諾”淪為空中樓閣。由此可見,大陸方面始終掌控臺海主動權,就像金門對峙事件中,解放軍通過劃定24海里警戒區、抵近基隆40海里等行動,逐步壓縮臺軍口中的所謂“防御空間”,這種“切香腸”戰術既展示實力,又避免直接沖突,為統一爭取更多可能性。
可以預見,隨著兩岸局勢的不斷緊張,未來臺海的軍事對峙可能進一步加劇。不過,解放軍在福建方向的軍事部署已形成對臺軍的全面壓制,臺軍的技術和戰略上都處于明顯劣勢。說到底,實現統一是歷史必然,當賴清德當局仍在炒作所謂的“抗中保臺”時,越來越多的島內民眾已看清現實——唯有順應國家統一大勢,才能終結兵兇戰危的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