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區內養寵人群不斷增加,“放養式”遛狗、任寵物隨地便溺、噪聲擾民等不文明養寵行為常引得鄰里間矛盾、紛爭頻發,影響到社區和諧。3月下旬,岳陽街道人樂居民區攜手社區“治理官”們結合小區實際定制了一張“寵物友好地圖”,并結合整飭蚯蚓塔、發放拾便袋、開展文明養寵宣傳等措施,打造人寵和諧相處的良好社區環境。
岳陽街道人樂小區共有居民2828戶,經摸排登記的寵物犬達103只。如何讓這些“愛寵”有機融入社區大家庭?人樂居民區特地邀請了居民志愿者擔任社區“治理官”共商良策。“我們發現養寵者遛狗的路線不固定,早晚間常有擾民之嫌。而且寵物沖撞玩耍,有時也會驚到散步的居民,要是沒牽繩就更危險了。”一位“治理官”調研后坦言。
在日常巡查和交流的基礎上,“治理官”們進一步收集居民們的訴求反饋,助力黨總支繪制出一張“寵物友好地圖”。除了醒目標注社區內蚯蚓塔等“寵物拾便箱”的分布點,地圖上還設計規劃了一條寶藏遛寵路線,將小區內較為寬敞的主干道及分布有蚯蚓塔的休閑區域推薦為遛寵首選,既提高了“有寵”居民文明養寵的遛寵體驗,也照顧到“無寵”居民日常散步的環境。
“推薦的路線遛起來蠻舒服的,一方面線路很長,覆蓋面也廣,小狗逛得很開心,而且清理糞便也方便。”養犬居民王先生告訴記者,看到路邊上立起來一張遛寵地圖,自己這兩天也帶著小狗沿著上頭的路線走了走,體驗頗佳。在他看來,人和寵物都是社區的一份子,要實現寵物友好,不僅要完善硬件、約定規約,最重要的還是寵物家長能負起責任來,做到“寵”愛有方。
事實上,連日來,人樂居民區專門推出了“一份文明公約、一堂普法講座、一節萌寵課堂、一支治理隊伍、一張友好地圖”的“五個一”文明養寵行動,并號召“第二書記”、報到黨員、愛寵人士等達人骨干共同組成“愛心爪印巡邏團”,引導社區居民主動參與文明養寵宣傳活動,一起手繪蚯蚓塔、發現不文明行為及時拍照上傳給物業、在早晚遛寵高峰期發放寵物拾便袋,在沉浸式的實踐服務中帶動文明養寵習慣深入人心。“現在每次遛狗我都會自覺牽繩,這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社區負責。”王先生說。
記者:李爽
圖片:受訪者供圖
編輯:沈莉娜 桂可欣
審核:周樣波 李于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